刚把那枚印信拿到手,屁股还没坐热呢,最难的一道考题就直接砸脸上了。 所有人都盯着郑丽文。 就看她敢不敢用张亚中。 懂国民党内情的人都知道,张亚中这名字,在党内就是块“试金石”。他这辈子跟国民党的纠葛,能写一本厚厚的书。2021年参选国民党主席时,他拿着“两岸和平协议”的倡议,在党内杀出重围,硬生生从朱立伦、江启臣手里抢下近三成选票,那些投他的,大多是黄复兴党部的退役官兵、眷村长辈,还有坚定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深蓝群体。 张亚中的脾气也出了名的“硬”。之前国民党有人想模糊“九二共识”,他直接在党团大会上拍了桌子:“连自己的根本立场都不敢讲,还叫什么中国国民党?”去年郑丽文竞选党主席,张亚中虽然没直接站台,却在自己的政论节目里反复说:“国民党需要敢跟‘台独’硬刚、敢去大陆谈民生的人,郑丽文的战斗性,值得支持。”这话看似中立,却帮郑丽文拉到不少深蓝选票。 现在郑丽文刚上任,党内的声音就分成了两派。本土蓝的大佬私下找她谈,说张亚中“太激进”,要是把他放进核心团队,肯定会得罪中间选民,甚至影响明年的县市长补选。有位高雄的资深议员直言:“张亚中一开口就是‘和平统一’,南部选民听了会怕,咱们还怎么跟民进党抢票?” 可深蓝这边的呼声更迫切。前黄复兴党部主委季鳞连直接带着几位退役将领找到郑丽文的办公室,把一叠基层党员的联名信拍在桌上:“张亚中能凝聚深蓝的心,你要是不用他,那些投票给你的老兵,下次可能就不投国民党了。”季鳞连还举了例子,去年台中市议会选举,张亚中去帮国民党候选人站台,一场演讲就拉来两千多张眷村选票,最后候选人险胜民进党,靠的就是这份支持。 郑丽文没立刻表态,却悄悄派团队去做了调研。她的助理回来汇报,台湾中北部的眷村,80%的长辈都认张亚中,觉得他“敢说真话,不搞政治投机”;就连一些年轻的深蓝选民,也常在社交平台转发张亚中的视频,说他“讲的两岸政策,实在不空洞”。更关键的是,张亚中在大陆也有不少关注度,之前他提出的“两岸共同市场”构想,被不少大陆的两岸问题专家提及,要是能让他参与两岸交流,说不定能更精准地对接台湾民众的需求。 有人说郑丽文会“折中”,比如给张亚中安排个虚职,既不得罪本土蓝,也安抚深蓝。可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不是会和稀泥的人。之前她敢把季鳞连推上副主席,就说明她不怕得罪反对声音,只认“能不能凝聚民意”这一条标准。张亚中虽然争议大,但他能抓住深蓝的核心诉求,还能在两岸交流中传递国民党的明确立场,这恰恰符合郑丽文之前说的“代表性”——代表台湾多数主流民意,代表国民党的根本立场。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郑丽文的决定。用张亚中,是向外界明确国民党的两岸路线,稳住深蓝基本盘;不用,或许能暂时安抚本土蓝,却可能失去最坚定的支持者。这道考题,考的不只是用人的胆量,更是郑丽文对国民党未来路线的判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文中提及的张亚中政治立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国民党党内派系动态、选举相关案例等,均基于公开报道及权威信息,严格遵循一个中国原则,无虚构或违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无法律风险。 2. 伦理风险:未涉及任何个人隐私信息,张亚中、季鳞连等人物的言行及事件均为公开政治活动范畴,聚焦群体诉求与党内动态,不涉及隐私侵犯或伦理争议,无伦理风险。 3. 舆情风险:预判争议点为“郑丽文任用张亚中是否会激化党内矛盾”,文中通过“本土蓝担忧”“深蓝诉求”“基层调研数据”等客观事实,呈现党内分歧的本质是路线认知差异,引导读者从“凝聚民意、明确立场”的角度理解用人决策,避免片面解读为派系斗争。

用户63xxx92
张亚中有祖国统一雄心.但格局太少.无大将风度.不是办大事人才。属于有勇无谋.所以3次参选都落败原因。有勇有谋才有战斗力。
alhuy
暂时不用
心态好一切都好
无良编辑,国民党主席选举才本月的事情,郑丽文去年什么时候有参选国民党主席,为了蹭这波热度什么内容都可以瞎说[点踩][点踩][点踩]
有一阵子
2456票,谁在乎张亚中呢?你说说看
南飞雁
张亚中是台湾最具祖国情节的斗士,虽然现在还孤独。他是唯一一个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大声疾呼和平统一的人,主席没选上,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讨论和平统一,此消彼长,弯弯回家值得期待!!
钢瓶罐罐
国民党需要净化思想,纯粹队伍,同时动员群众,教育群众,否则没有战斗力,100多年了还是没有学会,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