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为什么没有航运能力?其实很简单,被英国给坑了,印度花大价钱清空淤泥,到头来却发现,恒河最关键的一段。它的出海口和三角洲,属于邻国孟加拉。 搁 19 世纪英国统治南亚那会儿,恒河本来还有点航运底子,毕竟流域里人口密集,粮食、棉花这些物资靠船运最省事。 可英国人心里只装着怎么把印度的资源抢回欧洲,压根没打算好好打理这条河。 他们一门心思修铁路,因为铁路运货更快、受季节影响小,能把孟加拉的黄麻、北方邦的棉花火速拉到加尔各答港口,装船就往英国本土送。至于恒河河道? 泥沙淤积了没人管,雨季洪水冲垮堤岸也懒得修,甚至为了给殖民地的种植园灌溉,随便修了堆水坝和分流渠,直接把恒河干流的水量搞得忽高忽低 —— 枯水期河底露石头,汛期水面涨几米,船根本没法稳定通航。 更阴的是 1947 年的印巴分治,英国为了搅乱南亚局势,按宗教瞎划边界,直接把恒河三角洲的绝大部分都划给了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后来的孟加拉国)。 要知道,恒河从印度境内流出来后,下游的主干道和密密麻麻的支流网,还有最终汇入孟加拉湾的出海口,全在孟加拉地盘上。 这就好比一条路修到家门口,结果大门钥匙在邻居手里,印度的船想顺河出海,要么得绕远路,要么就得跟孟加拉办一堆通航手续,关税、检疫层层卡脖子,成本比走陆路还高。 后来印度不甘心,花了几十亿卢比请专家清淤,把境内的河道挖深了好几米,满心以为能通大货船了。 可船一开到印孟边境就傻眼了:孟加拉那边的河道没同步清淤,淤沙堆得跟小山似的,吃水稍深的船根本开不过去。 更头疼的是,两国对河道治理压根尿不到一个壶里 —— 印度想多放水冲沙,孟加拉怕淹了自己的农田;孟加拉想修水闸调水,印度又担心自己这边水量不够。 本来好好的一条通航大动脉,被拆成了 “两半截”,各管各的,越治越乱。 现在的恒河,也就印度境内的局部河段能走点小货船,运点粮食、柴火之类的轻货,稍微大一点的万吨级船舶想顺河而下? 想都别想。印度每年还在砸钱清淤,可只要出海口和三角洲的控制权不在自己手里,这钱就跟打水漂似的。 说到底,这都是当年英国殖民留下的烂摊子,把一条本该滋养南亚的大河,变成了印度的 “航运死结”,直到现在都解不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