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0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显示,其过去24小时内的打击聚焦于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并首次明确提及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与无人机的协同运用;与此同时,地面部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方向控制两个关键定居点。 咱们先掰扯掰扯这战术有多唬人,10马赫速度、2000公里射程的“匕首”搭配廉价无人机,俄军这波操作玩的是“成本碾压”。无人机先当诱饵耗光乌军防空弹,导弹再趁虚而入,简直是为破解西方防空系统量身定做。 可别被这表面的强势骗了,自2023年5月起,乌克兰用“爱国者”系统累计击落15枚“匕首”,但2025年其对升级版“匕首”的拦截成功率已跌至6%,且有2套“爱国者”系统被俄军摧毁。这次协同打击更像无奈之举,常规弹药库存告急才搬出“撒手锏”凑数。 地面战场的进展也藏着猫腻,俄军拿下的伊万诺夫卡和帕夫洛夫卡,恰好卡在两州交界的薄弱地带,能侧翼威胁乌军防线。但这只是2025年以来俄军控制的212个定居点中的两个,近三个月他们每月平均攻占超70个定居点,推进速度虽有提升仍陷消耗。 能源打击的算盘打得精,可民生代价太沉重。截至10月23日,乌军通报15个州紧急停电,超12万户家庭断电。眼看供暖季就要来,受损电网全面修复需120亿美元,抢修速度赶不上轰炸,好在欧盟新增援助500台发电机缓解燃眉。 乌军也没坐以待毙,他们同步跨境反击,炸了俄坦波夫州火药厂,导致承担30%反步兵地雷引信任务的生产线停摆,俄军短期地雷产能降至60%左右。这种“你打我能源,我炸你后勤”的互撕,把战争拖进了拼国力的消耗泥潭。 国际社会的援助就是根救命稻草,欧盟和美国送的发电机、防空弹虽有帮助,但仅欧盟8.6亿美元越冬援助,只覆盖电网修复成本的7%。更要命的是,“爱国者”拦截弹单价300-400万美元,根本扛不住俄军217美元低成本无人机的“蜂群消耗”。 俄军的战术短板其实很明显,每天生产170架Shahed无人机看似量大,虽已升级复合制导和抗干扰系统,但面对乌军防空仍有损耗;“匕首”导弹虽先进,500公斤的战斗部对深层目标破坏力有限,至今没彻底瘫痪乌克兰军工产能。 这场冲突早就偏离了军事博弈的本质,一边是俄军靠能源出口撑军费,一边是乌军靠海外援助续战力,受苦的永远是两国百姓。能源设施被炸、家园被毁,这场互相摧毁的持久战没赢家,双方总伤亡已接近140万人。 俄军想靠冬季能源战逼降乌克兰,可乌军的韧性超出预期。他们推广太阳能板、家用发电机应对停电,还能用无人机反击俄炼油厂。这种死磕到底的架势,让俄军的战略意图很难实现。 说到底,这波操作改变不了战局僵持的本质。俄军战术升级也好,地面推进也罢,都是在给国内民众画大饼。真正决定胜负的国力消耗战里,谁先扛不住补给压力,谁就会先低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