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荷兰公开宣布了 2025年10月21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公开表示,他这几天就会跟中方的高级官员见面,商量怎么解决安世半导体(Nexperia)现在的僵局,用他的话说,“这事儿已经提到最高级别来讨论了”。(据环球时报) 卡雷曼斯试图将这场危机包装成防止“知识产权转移”的技术性干预,却绝口不提那个关键背景:美国9月底发布的“穿透规则”以及此后荷方紧随其后的行政介入。这种时间与行动上的紧密同步,远非单纯的“国家利益维护”所能解释。 战略上的短视已然酿成苦果。安世作为全球汽车半导体龙头,其东莞工厂传出“上四休三”的消息,直接冲击了福斯、BMW、宾士等依赖其芯片的整车厂。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警告,芯片库存“仅能维持数周”,生产线面临停滞风险。欧美车厂已纷纷转向台湾等地寻求替代芯片,引发一波转单和急单潮,功率半导体价格随之波动,部分产品价格预计第四季度将上涨5%至20%。 这场博弈的结局,从开始就已注定。荷兰方面似乎才意识到,安世约80%的产能位于中国,中国市场贡献其近半销售额。当供应链的韧性遇见全球化的现实,任何脱离经济逻辑的行政干预,终将在产业链的共振中反噬自身。 荷兰的紧急喊话,究竟是迫于现实的低头,还是危机中的缓兵之计?在全球化至深的今天,用政治手段强行扭曲半导体供应链,最终会锁死谁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