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一老人病的奄奄一息,儿女知道老人银行卡密码,去银行却取不出钱。银行说老人的卡多年没取钱,已经变成长期不动户,无奈,儿女们把快不行的老人推到银行才把钱取出,这件事引发热议。银行回应:我们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资金安全,本可以上门服务的,但对方等不及。 当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生病急需用钱,子女握着银行卡和密码赶到银行,却被告知因账户长期未使用,已被锁定为“不动户”。银行柜员只是一味地重复着“必须本人来取”,仿佛所谓的“规定”比老人家的生死更重要。 最终,子女们不得不把生命垂危的老人用轮椅推到银行,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这场荒唐的“身份验证”。当老人颤抖的手在单据上按下手印时,每一个动作都在拷问着:我们的服务体系究竟为何而存在? 按照涉事银行的说法,卡取不出钱不是故意刁难,而是金融监管的要求。那些长期没交易的账户,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本人验证是为了防冒领。 如果单从资金安全角度来说,银行的操作没毛病。但问题恰恰出在“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环节上。 对于重病老人无法到场的情况,银行说能提供上门服务,可必须等到周一监管审批后才可以。偏巧事发在周末,家属急着用钱治病,根本等不起。 这番说辞听起来冠冕堂皇,却暴露了服务行业最致命的虚伪。把预案当借口,用流程推卸责任,却丝毫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与应变方案。 往深处想,银行所谓的“流程限制”真的不可破吗?周末不能审批、无法安排上门,本质上是应急机制的缺失。金融诈骗需要防,但病危老人的紧急需求更该被看见不是吗? 这起事件中最讽刺的地方在于,银行反复强调“预防风险”,可如果为了预防风险,反而把储户逼到绝境,未免也太本末倒置了。 于是,有网友嘲讽:“骗子都能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的钻漏洞骗钱,而银行的服务却卡在了‘周一才能办’的流程里。”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抬老人到银行”的事件并非个例。每次事发都能引起热议,但热度过后问题依旧。根源就在于,很多银行的“人性化服务”只停留在文件里,没有真正落地成应急方案。 最终,家属虽然取到了钱,但老人遭的罪、一家人的焦虑,本不该发生。银行辩称“是家属主动要求推老人过来的”,可这句话根本掩盖不了服务衔接的漏洞。 资金安全要守,但服务的温度更不能丢,毕竟银行的规则是为了守护人,而不是把人挡在门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银行 资金安全 信息来源: 齐鲁壹点2025-3-2|银行回应快不行老人被推到银行取钱:多年没取那笔钱 已变成长期不动户 文|墨海 编辑|史叔
四川绵阳,一老人病的奄奄一息,儿女知道老人银行卡密码,去银行却取不出钱。银行说老
史叔温情
2025-10-23 14:08:4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