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换掉常驻WTO(世贸组织)代表,换上了一位“懂规则、敢出招”的高手,时间

洛风阐社会 2025-10-23 10:56:15

中国突然换掉常驻WTO(世贸组织)代表,换上了一位“懂规则、敢出招”的高手,时间卡得刚刚好,意思可就不简单了。 新人是李詠箑,她接棒李成钢,这事儿表面上看像常规人事变动,可里面藏着大文章,尤其对美国那边特朗普的打算,简直像当头一棒。 毕竟这会儿的美国正被36万亿美元的国债压得喘不过气,债务利息眼看要超过国防预算,特朗普满脑子都是用贸易手段“开源节流”,想把WTO当成自家筹码,结果迎面撞上的不是温和的协商者,而是李詠箑这位从WTO法律战场里拼出来的硬角色。 李詠箑可不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早在2016年她就直言,WTO的每个案子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役”,这话可不是空话。 2006年美国第一次对中国铜版纸搞双反调查,刚拉开中美贸易博弈的序幕,她所在的团队就敢在2007年直接把美国商务部告到WTO,哪怕案子后来无损害结案,也摸清了美国的套路。 真正见真章的是后续针对美国四个双反措施的诉讼,专家组阶段先输一局,外界质疑声铺天盖地,她带着团队硬扛压力,提交几百页英文陈述材料,在听证会上跟美方死磕200多个问题,最后硬是让上诉机构全盘支持中方核心主张,把输局扳了回来。 这种“打不垮、追到底”的劲头,跟特朗普那种“赢了吹牛皮、输了甩锅”的风格恰好对上了。 更狠的是她对付欧盟紧固件反倾销案的操作,2009年欧盟突然加征百分之八十几的反倾销税,直接砸了近千家中国企业的饭碗,几十万人的就业受影响。 李詠箑团队不光起诉具体措施,还敢直接挑战欧盟的反倾销条例,从2009年一路打到2016年,提交的法律文件和证据材料堆起来有几千页,哪怕欧盟修改条例想蒙混过关,他们接着提起执行之诉,非要拿到彻底胜诉的结果才罢休。 这种对规则的熟稔和“跟你耗到底”的韧性,正是特朗普最头疼的——毕竟这位前总统习惯了用单边制裁施压,遇到真懂规则、敢在法律框架内硬刚的对手,那套“极限施压”的把戏就不好使了。 特朗普一直拿WTO当“背锅侠”,嘴上喊着“美国很少赢官司”,实则数据早就戳穿了谎言。 WTO统计显示,美国提出的54起申诉里赢了49起,胜诉率高达91%,反倒是被其他国家申诉时,86%的案子都有不利裁决。 可他不管这些,为了让WTO按自己的意思来,硬是阻挠上诉机构任命法官,差点让这个“国际贸易最高法院”瘫痪,还动不动威胁退出,无非是想摆脱规则束缚,用双边谈判的强势地位逼迫对手让步。 但他没算到,中国会在这时候换上李詠箑——这位连欧盟的“老狐狸”都能耗赢的专家,太清楚怎么用WTO的规则给美国的单边行动套上枷锁。 之前的李成钢更侧重贸易政策协调,而李詠箑的专长恰恰是争端解决,这种人事调整的信号再明显不过:以后跟美国打交道,光谈没用,得在规则层面见真章。 特朗普想靠301条款、232条款这种“WTO不承认”的单边工具施压,李詠箑手上有的是案例和经验,能分分钟把争端拖进WTO框架,让美国的“霸权手段”变成明面上的“违规操作”。 要知道,美国是WTO里被诉最多、执行裁决最差的国家,真要是被李詠箑抓住把柄穷追猛打,不光贸易利益受损,连在盟友面前的脸面都挂不住。 更关键的是时机,2025年10月李詠箑刚递交任命书,正好卡在全球贸易谈判的关键节点,也撞上美国急需通过贸易捞好处的当口。 特朗普心心念念的“谈判梦”,本质上是想把中国拉到没有规则约束的桌前,用关税大棒逼中国让步,但李詠箑的上任等于直接把谈判桌搬到了WTO的规则框架里。 她太懂怎么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制衡美国——毕竟美国破坏多边贸易体系的做法早就得罪了不少国家,只要中国牵头用规则说话,就能形成合力,让特朗普的“单边剧本”根本演不下去。 想想看,特朗普之前对付的是擅长协商的对手,还能靠耍无赖占点便宜,现在对上的是把“紧固件案打六年”的李詠箑,人家连上千页的证据都能准备得明明白白,怎么可能吃“交易逻辑”那套。 美国想在农产品、高科技产品上逼中国让步,李詠箑反手就能拿出当年赢美国双反案的经验,在WTO里逐一拆解美国的不合理措施。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法,正好戳中了特朗普的软肋——他最怕的就是对手不按他的套路来,反而用他自己当年主导建立的规则反击他。 所以说,这次换将根本不是偶然,是给特朗普的谈判梦精准泼了盆冷水。 他以为中国会派个“好说话”的代表来谈,结果等来的是个“懂规则、敢出招”的硬角色,以后再想靠威胁、施压搞谈判,先得问问李詠箑手上的几百个案例答应不答应,问问WTO的规则答应不答应。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8

用户10xxx78

2025-10-24 03:00

不知所云

猜你喜欢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