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今天(10月23日)发文说:“现在是停止杀戮、立即停火的时候了

自由轻羽事 2025-10-23 10:55:59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今天(10月23日)发文说:“现在是停止杀戮、立即停火的时候了。 鉴于普京总统拒绝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财政部正在制裁为克里姆林宫战争机器提供资金的俄罗斯两家最大的石油公司。 如果有必要,财政部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支持特朗普总统结束又一场战争的努力。我们鼓励盟友加入我们,遵守这些制裁措施。” 可真要靠制裁逼俄罗斯低头,美国怕是打错了算盘。先看看被制裁的这两家公司分量有多重,俄罗斯石油公司是俄最大的石油生产商,每年产油量占俄罗斯全国的三分之一还多,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能排进前五。 卢克石油则是俄第二大石油企业,业务遍布欧亚非,光是欧洲的加油站就有上万个,还掌控着多条关键输油管道。这两家公司不仅是克里姆林宫的“钱袋子”,更是全球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美国突然下手制裁,表面是针对俄罗斯战争资金,实则是想掐断俄罗斯的能源命脉。可美国似乎忘了,能源制裁从来都是“双刃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的国际业务确实会受影响,融资渠道可能被压缩,和西方企业的合作或许会中断。 但首当其冲的,是那些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国家。欧洲近40%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其中德国、意大利等国更是把俄罗斯石油当成“生命线”。之前美国搞石油限价,欧洲就闹过油荒,加油站排队、油价飙升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现在直接制裁两大巨头,欧洲的炼油厂很可能面临“无油可炼”的困境,普通民众的用油成本怕是又要涨一波——这哪里是“结束战争”,分明是给欧洲盟友添乱。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制裁效果,早被俄罗斯的“反制布局”削弱了大半。这几年俄罗斯早就看透了美国的套路,一直在推进能源贸易多元化,把目光转向了亚洲。 就拿中方来说,2024年中俄原油管道的输油量突破了1.5亿吨,比五年前翻了一倍还多;印度更是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大户”,去年进口量占俄石油出口总量的22%,还把俄罗斯原油炼制成成品油再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亚洲,俄罗斯还在深化与中东、非洲国家的合作,土耳其的炼油厂就常年加工俄罗斯原油,这些多元化的渠道,像一张缓冲网,大大降低了对西方市场的依赖——美国想靠制裁断俄罗斯的财路,哪有这么容易? 再看全球能源市场的现实:需求从来都是刚性的。不管是汽车加油、工厂运转,还是冬天取暖,都离不开石油,就算美国制裁俄罗斯,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也不会凭空消失。 之前美国搞制裁时,国际油价一度涨到每桶130美元,后来还是靠俄罗斯通过“影子船队”(没登记在俄公司名下的油轮)悄悄卖油,才把油价拉回正常区间。现在就算制裁加码,俄罗斯大可以继续通过亚洲市场,非美元结算的方式卖油。 反而可能因为供应减少,再次推高全球油价——到时候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又会上来,普通民众加油贵、取暖贵的抱怨声,怕是要淹了白宫。美国的小算盘其实很清楚:想靠能源制裁消耗俄罗斯的战争可持续性。 毕竟俄罗斯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能源出口,要是石油卖不出去、钱赚不到,战争资金自然会紧张。可俄罗斯早就有了应对办法,卢布结算能源贸易,还在打造自己的支付系统,绕开美元霸权。 就连军事工业,也在逐步摆脱对西方的依赖,炮弹、导弹的生产根本没受能源收入波动的影响。之前美国制裁了那么多次,俄罗斯的战争机器依旧在运转,这次制裁两大石油公司,怕是也难撼动根本。 更讽刺的是,贝森特喊着“结束战争”,美国却一直在给乌克兰递武器。从坦克、火炮到“风暴之影”巡航导弹,美国的军援从来没断过,甚至还计划提供“战斧”导弹。 一边劝别人停火,一边给冲突双方“递刀子”,这种双重标准,谁能信服?要是美国真的想结束战争,不如停止军援,坐下来推动俄乌对话,而不是靠制裁激化矛盾。 说到底,美国的这次制裁,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特朗普想在选举前塑造“和平推动者”的形象,贝森特的表态正好配合这场戏;可实际效果如何,美国自己心里也没底。 俄罗斯的能源实力、多元化的贸易布局,还有全球能源需求的刚性,都让制裁的威力大打折扣。美俄在能源领域的博弈,怕是要从“短期施压”变成“长期拉锯”——而最终买单的,很可能是那些被美国绑上战车的盟友,还有全球普通民众。 要是美国继续抱着“制裁万能”的幻想,不拿出真正推动和平的诚意,这场能源博弈只会让局势更复杂。毕竟战争从来不是靠制裁能结束的,唯有平等对话、兼顾各方利益,才能找到破局之道。 美国与其在制裁上费心思,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让俄乌双方坐到谈判桌前,这才是“结束战争”的真正关键。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自由轻羽事

自由轻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