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法新社报道:“美财长贝森特昨天对媒体说,中国对药品原料的控制已相当惊人,周五开启的新一轮中美经贸谈判,我们将讨论该议题,因为这已经影响到美国icon民生,FDAicon的负责人告诉我,现在美国市场上,7成多的抗生素、7成的降压药原料,都来从中国,阿莫西林icon的关键原料6-APA,全球8成产能出自中国,印度也要向中国进口,这是个大麻烦,可美国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贝森特说的“大麻烦”,美国老百姓早有体感。2023年春天,美国不少药店的液体阿莫西林断货,犹他大学的药学家艾琳·福克斯在采访里急得直叹气,说这种儿童常用抗生素利润太薄,本土药厂根本不愿生产,全靠进口原料撑着。那会儿有家长在社交平台吐槽,跑了三家药店才买到替代品,价格比之前贵了近一倍。 这可不是突然形成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咱们连青霉素都得靠进口,156项重点工程里特意安排了华北制药厂,才打下原料药产业的底子。真正的爆发在21世纪,国家给了产业补贴和政策支持,河北、江苏这些地方慢慢形成产业集群,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压低成本,自然成了全球药企的首选。就说阿莫西林的关键原料6-APA,内蒙联邦一家企业就占了全球41%的产能,2025年咱们的总产量预计能到3.43万吨,几乎包了全球九成需求。 连号称“世界药房”的印度都绕不开中国。印度制药联盟早有数据,他们70%的原料药得从中国进口,2019年光这一项就花了24亿美元。去年有印度药企老板接受采访时坦言,就算想自己产,基本的化学原料还得从中国买,成本根本降不下来。更有意思的是,印度把这些原料做成成品药再卖给美国,成了美国35%药品的来源,等于咱们间接� �起了美国的仿制药市场 。 美国自己把路走窄了。原料药生产要处理化学污染,劳动力成本也高,美国药企几十年前就把这部分产业往外迁,本土工厂数量十年降了20%。田纳西州有家曾经的阿莫西林大厂,现在100万件订单都交不齐,机器坏了还得找中国技工修。前几年美国加征关税,新华制药给美国百利高的布洛芬原料供应直接停了,因为算下来根本不挣钱——出口价才八九美元一千克,国内成本就占了七成多。 贝森特想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可根子在美国自己身上。他们不是没试过让产业回流,行政令发了好几道,可建一个原料药厂至少要5年,药价还得涨三倍。美国人均医疗支出已经1.2万美元了,老百姓哪扛得住?美国药典委员会早发过警告,近700种原料药的关键成分依赖中国,211种更是完全没替代来源。 有人担心中国会拿原料当“武器”,但事实是咱们一直没这么做。哪怕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原料药出口也没断过。摩根大通的戴蒙说得实在,美国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的产业空心化。这次谈判,与其说是要中国让步,不如说是美国该好好想想怎么补自己的短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体制内需不需要藏锋露拙?
【8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