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印即将达成协议,特朗普做出重大让步,要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 据多家外

未央秘史 2025-10-23 10:42:38

外媒:美印即将达成协议,特朗普做出重大让步,要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 据多家外媒22日报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印即将达成贸易协议。协议将以能源和农业为重点,印度可能允许增加美国非转基因玉米和豆粕的进口,逐步减少俄罗斯原油的采购量。而特朗普也做出了重大让步,将印度商品的进口关税从50%降低到了15%-16%。 这一转变被外界解读为美国试图“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但实际情况可能比表面复杂得多。 美印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这种“和解”难以持久,美国长期要求印度在贸易、能源等领域完全配合其战略,但印度坚持“战略自主”原则,不愿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 例如,印度虽然口头承诺减少俄油进口,但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2025年10月上旬,印度日均进口俄油量仍高达175万桶,占总进口量的36%。 这种表里不一的态度源于印度对俄油的深度依赖:俄罗斯原油价格比国际市场低8-10美元/桶,印度每年因此节省170亿美元成本,同时通过加工转售欧洲赚取巨额利润。 更讽刺的是,印度最大国有炼油厂甚至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俄油,直接绕过美元体系,这让美国试图通过能源制裁迫使印度就范的计划彻底落空。 而且,美印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并非关税壁垒,而是两国经济结构的天然失衡,美国希望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但印度农民对转基因作物的抵制情绪强烈,莫迪政府在2024年大选前根本不敢触碰这一敏感议题。 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印度对美出口额达563亿美元,而进口仅220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343亿美元。 即便印度增加美国玉米和豆粕进口,也难以在短期内扭转这一局面,特朗普政府此前对印度加征50%关税,反而导致印度对美出口额从2025年5月的88亿美元暴跌至9月的55亿美元,直接冲击了印度的纺织、宝石等支柱产业。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最终迫使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让步,更关键的是,美国国内政治危机迫使特朗普急于寻求“外交突破”。 2025年10月,美国爆发近700万人的大规模抗议,民众对高关税导致的物价上涨、供应链断裂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违法,最高法院将于11月对此进行终审。 如果败诉,美国可能需要退还数千亿美元关税,这对本已陷入停摆的联邦政府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不得不通过与印度达成贸易协议来转移国内矛盾,同时为最高法院听证会争取有利筹码。 然而,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可能再次落空,印度虽然接受了美国的关税让步,但在关键矿产合作等领域始终保持警惕。 例如,印度提议与美国签署具有约束力的关键矿产伙伴关系协议,表面上是为了享受美国《通胀削减法》的税收优惠,实际上是希望借此吸引外资发展本土稀土加工产业。 但印度稀土加工技术落后,6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即便获得美国资金支持,短期内也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更讽刺的是,印度已向中国承诺,自中国进口的稀土磁体不会转售给美国,这让美国试图通过印度“破局”中国稀土管制的计划沦为空谈。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稀土出口管制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基于国家安全的正常管理措施。 数据显示,2025年9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骤降28.7%,但全球市场份额仍高达90%。 美国试图通过美澳85亿美元关键矿产协议“打破中国垄断”,但澳大利亚的稀土加工能力不足,项目成本高昂,短期内难以对中国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投资非洲、南美矿源,以及发展稀土回收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对外政策的交易性和波动性极强,2025年3月,特朗普曾因加拿大安大略省对美电力加征关税,威胁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50%关税,但最终在加拿大让步后迅速撤回决定。 这种“反复无常”的作风让印度对美印协议的稳定性充满疑虑。 莫迪政府在接受美国关税让步的同时,仍在积极推进与俄罗斯、中国的合作,例如通过上合组织平台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扩大与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 综上所述,美印贸易协议的达成更多是特朗普政府的权宜之计,而非长期战略调整。 两国在能源、贸易、技术等领域的结构性矛盾难以化解,印度的战略自主立场也不会因短期利益而改变。 对于中国来说,只需静观其变,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与各国的务实合作,就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稳坐钓鱼台。 毕竟,真正的大国博弈,比拼的不是一时的战术调整,而是谁更有耐心和定力。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