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院俄罗斯事务顾问詹姆斯·卡登说:“根据我获得的数据,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

未央秘史 2025-10-23 10:42:38

美国前国务院俄罗斯事务顾问詹姆斯·卡登说:“根据我获得的数据,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的死亡比例是36比1。主流媒体的报道,尤其是《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其真实性与(美国)政府向美国人灌输的越南战争信息差不多。” 先说说这个36比1的死亡比例,虽然具体数字可能因统计口径不同存在争议,但乌克兰伤亡远超俄罗斯是不争的事实。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2023年中的数据就显示,仅平民层面乌克兰死亡人数就达到9177人,而俄罗斯境内平民死亡仅58人,这还没算上双方军人的伤亡数字。 到2025年,外界普遍评估乌克兰士兵阵亡人数在6万到10万之间,总伤亡更是达到50万左右,而俄罗斯凭借更完善的军事动员体系和后勤保障,伤亡规模远低于这个水平。 反观西方主流媒体,对乌克兰的惨重损失总是轻描淡写,反而反复渲染俄罗斯的“困境”,这种选择性报道和当年越南战争时期如出一辙。 当年美国为了扩大越战,编造了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军军舰的“东京湾事件”,时任总统约翰逊都后来承认海军是在对着鲸鱼开火,如今《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玩的还是这套老把戏,只不过换了个战场背景。 西方媒体口中“俄罗斯濒临崩溃”的说法,更是经不起数据推敲的谎言,他们以为靠一轮轮制裁就能掐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却忘了俄罗斯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 2024年俄罗斯石油相关税收就达到约894亿美元,比上一年大幅增长,通过卢布结算机制和与非西方国家深化合作,俄罗斯成功避开了西方的金融封锁。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早就调整了外汇储备结构,增加黄金和非美元资产占比,还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统和金融信息传输系统,有效对冲了制裁冲击。 反观西方,原本想通过能源制裁打击俄罗斯,结果却让自己陷入困境,欧洲不得不花更高的价格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美国趁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光是新增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投资就高达1000亿美元,这波“趁火打劫”玩得相当溜。 那些唱衰俄罗斯经济的西方媒体,显然选择性忽略了这些基本事实,毕竟他们的报道往往要为背后的政治和商业利益服务。 说到利益,西方世界里靠俄乌冲突牟利的势力可不在少数,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100家最大军火商中美国占了41家,销售收入高达3170亿美元,占到全球总量的一半。 雷神公司2024财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6%,通用动力公司军火部门收入上涨近四分之一,这些企业的股价更是一路飙升。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562亿美元军事援助,其中90%都花在了美国本土,用于生产武器装备,时任副国务卿纽兰都直言这些钱能在四十个州创造高薪工作岗位。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国家为了填补援乌造成的库存缺口,也纷纷向美国下订单,波兰花300亿美元订购武器,德国斥资85亿美元买直升机,捷克豪掷56亿美元采购F-35战机,2023年美国海外武器销售额创下2380亿美元的纪录。 除了军火商,美国政客也在算政治账,拜登政府把援乌资金投向关键摇摆州,试图以此影响大选结果,这场战争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是人道主义灾难,而是攫取利益的工具。 在这场利益游戏中,乌克兰早已沦为最大的牺牲品,正一步步滑向灾难的边缘,从人口来看,乌克兰战前有4300万人口,到2025年实际控制区内的人口可能已降至2800万,近1500万人要么成为难民,要么流离失所,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乌克兰难民达690万,国内还有370万流离失所者。 人口锐减带来的是劳动力短缺和社会代际断层,再加上战争造成的大量基础设施损毁,乌克兰经济已倒退数十年。 冲突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7749亿美元,未来十年的重建成本更是高达4860亿美元,而国债从战前的227亿美元飙升至2300亿美元,这笔债务恐怕需要几代人才能偿还。 更致命的是,乌克兰的国防完全依赖西方援助,美国提供的集束弹药不仅没能扭转战局,反而给平民带来了长期的安全隐患。 即便如此,西方的援助也只是杯水车薪,乌克兰军队的装备消耗速度远超西方的供应能力,所谓的“常规武器援助”根本改变不了战场态势。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西方并不希望俄乌冲突停下来,只要战争持续,军工企业就能不断获得订单,美国就能继续收割欧洲的财富和战略资源。 乌克兰就像被绑在战车上的傀儡,明知胜利无望却不得不硬撑,一旦西方停止援助,别说打赢俄罗斯,就连国家生存都成了问题。 那些西方政客口中的“支持乌克兰”,本质上是用乌克兰人的鲜血换取自己的利益,而主流媒体则在一旁摇旗呐喊,编织着一个个谎言掩盖真相。 俄罗斯凭借强大的能源实力和完善的反制措施,不仅扛住了西方的极限制裁,还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这显然超出了西方的预期。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