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美国的华人指出,华人精英移民后,不出两代就沦为普通人,这是怎么造成的? 看看学术研究的数据,美国第二代移民整体上确实有不小的上升空间,但各族群之间的走势却很不一样,像印度裔和犹太裔,整体更容易爬进权力中枢,而华人看上去在教育方面拼劲十足,结果在权力、资源、甚至社区影响力这几个关键领域反而越来越边缘化。 2022年,一份美国国家科学院支持的研究报告里提到,亚洲裔,尤其是华裔,在代际财富传承和政治参与上存在断层,尤其第二代在美国社会中的上升通道不如预期。 表面上,他们成绩不差,收入也行,但进入不了核心圈,影响力跟不上,一旦遇到结构性打压,很容易从主流阶层滑落下来。 2021年加州削减亚裔大学录取名额那次,就是个典型案例,那时候,华人社区里怨气冲天,可真正站出来组织反击的团队少得可怜,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纸法案通过,这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而是几十年来缺席公共事务和政治博弈的后果。 真说起来,华人不是没能力,是不习惯“抱团”,印度裔就不同,他们在美国硅谷搞老乡链,高管带新手,议员拉财团,动不动还整出个“印度工程师协会”,一个个往上拱,而华人社群内部,广东、福建、台湾、大陆这几个圈子互不来往,社团多,人心散。 当年南加州搞反亚裔仇恨游行,有人嫌太激进,有人嫌浪费时间,最后来了几十人,连当地报纸都懒得报道,还有一点特别扎心,很多华人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成绩好,不去招惹人,就能混得不错。 这种个人主义的幻觉在美国根本玩不转,这里不是凭分数说话的考场,而是按组织出牌的牌桌,你一个人再聪明,没有背后的族群撑你,早晚被踢出去,你看硅谷的华人工程师,技术再牛,真正坐上决策层的少得可怜。 不是没能力,而是不争,不抢,不团结,甚至在同胞被裁员时,宁愿当“举报人”捅刀子,也不愿联合起来申诉,这种割裂感不是简单靠教育能弥补的,它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机会分布,那些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既没继承父母的拼劲,也没享受到社区的保护伞,一旦陷入职场内卷,很快就从“潜在精英”跌落到“普通人”。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是华人缺少共同体意识,黑人的民权运动,印度裔的族群政治,甚至犹太裔的舆论话语,每一项都不是靠个体努力堆出来的,是靠长期构建出来的组织网络,而华人依旧在玩“独善其身”的老套路,不懂得系统性构建社群利益链。 这在美国这样一个“利益分蛋糕”的体系里,是要吃亏的,在没有共同话语权的地方,个人的努力再多,也很难逃脱被边缘化的结局,那些以为靠努力能“改变命运”的华人家庭,终究会发现,光凭分数进不了圈子,没组织撑腰守不住地盘,美国从来都不是看你多能干,而是看你背后站着谁。 移民的第二代不是注定要“归于平凡”,但如果一个群体从上到下都回避组织、回避政治、回避集体,那只能一代代被边缘化,有时不是你不够强,而是你一直在孤军奋战,想改变局面,不是再刷一张成绩单就够了,而是得学会打造自己的“族群联盟”,在别人的地盘上,一个人再亮也只是光点,一群人抱团,才是光源。 你怎么看?华人真的不适合在美国搞政治吗?欢迎说说你的想法。
一名在美国的华人指出,华人精英移民后,不出两代就沦为普通人,这是怎么造成的? 看
烟柳画桥醉春风
2025-10-23 10:40:47
0
阅读:64
平平
精致利己主义者
用户17xxx98
能去美国生活的人,都是向往个人主义的自由生活。不会抱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