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关税协议赌局:中美握手的概率藏在“筹码游戏”里 韩国APEC峰会在即,中美关税博弈成了最扣人心弦的“压轴戏”。一边是特朗普政府喊出的“11月1日加征100%关税”狠话,一边是中方稀土管制设下的过渡期缓冲;一边是高盛预测的“永久冻结关税升级”,一边是两国经贸团队紧急加场的视频通话。这场看似剑拔弩张的对峙下,达成关税协议的概率究竟几何?答案藏在双方的“需求账本”与“博弈套路”里。 共识基础:谁都输不起的“缓和刚需” 关税协议的概率首先扎根于双方无法回避的现实需求,这构成了谈判的“基本盘”。对美国而言,贸易战早已成为“烫手山芋”——国内制造业依赖中国稀土等关键资源,财政部长贝森特私下坦言“100%关税可能不会成真”,而特朗普正聚焦2026年中期选举,根本无力承担全面升级贸易争端的代价。这种“内部优先”的心态,让美方刻意将关税生效日定在APEC之后,摆明了“以压促谈”的姿态。 中方同样有缓和动力。稀土管制虽精准击中美方软肋,但也需避免全球产业链震荡反噬自身,商务部“停止威胁、对等反制”的表态,既划清红线又留足对话空间。更关键的是,中美经贸团队近期已重启视频通话,明确同意推进新一轮磋商,这种“边打边谈”的默契,为APEC期间的突破埋下伏笔。正如清华大学达巍教授所言,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共同需求,决定了博弈大概率走向缓和。 博弈焦点:“筹码交换”的艺术与障碍 即便需求契合,协议达成仍需闯过“筹码匹配”的关卡。目前双方的博弈逻辑已十分清晰:美方以“加征关税”“技术管制”为筹码,试图换取中方放松稀土出口限制;中方则以稀土管制、反垄断调查为回应,要求美方取消不合理关税壁垒。高盛的预测直指核心:最可能的结果是“美方降部分关税、中方松绑稀土管制”的利益置换。 但变数依然存在。最突出的是“协议落地难”的历史阴影——过往中美达成的共识常因美方内部执行力不足、双方理解偏差而落空。特朗普政府部门“搞坏事拿手、办好事乏力”的特点,让即便谈成的协议也可能沦为“纸面共识”。此外,美方近期20天内密集出台20项对华打压措施,严重破坏磋商氛围,这种“边谈边拆台”的操作,需要APEC期间的高层互动来修复信任。 概率预判:“阶段性共识”是最大可能 综合来看,APEC期间达成全面关税协议的概率较低,但形成“阶段性共识”的可能性超过七成。最可能的剧本是:两国领导人会晤后宣布“双延期”——美方推迟100%关税生效,中方延长稀土管制过渡期,同时明确“2026年达成最终协议”的目标。这种安排既照顾了美方的选举诉求,也符合中方“稳步推进”的节奏。 支撑这一判断的关键依据有三:一是APEC的平台属性天然适合释放积极信号,其核心价值正在于为谈判提供推动力而非苛求一锤定音;二是双方已有“会前施压、会后妥协”的先例,今年5月的关税休战协议就是类似逻辑的产物;三是高层对话机制的重建已被提上日程,达巍建议的恢复外交安全、经贸等高级别对话,可能成为此次会晤的重要成果,而机制完善正是破解“执行难”的关键。 说到底,中美关税协议的概率,本质是“现实需求”与“博弈技巧”的乘积。APEC峰会不会是终点,但很大概率会成为转折点——毕竟在“斗则两伤”的共识下,用“暂缓升级”换“谈判时间”,已是双方最理性的选择。
APEC关税协议赌局:中美握手的概率藏在“筹码游戏”里 韩国APEC峰会在即
									
										
										观音山人
									
									
										
										2025-10-22 21:19:20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