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2 16:26:29

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开采到提炼全过程做出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没有去做呢?因为没有规模。 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当年确实风光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供应全球稀土,巅峰时几乎垄断市场,矿石平均品位能到 8.2%,比国内包钢稀土的尾矿品位还高,说是全球标杆一点不夸张。 可这标杆没撑多久,2002 年就关门大吉了,不是矿挖完了,是中国稀土产业起来了,人家能把规模做到全球第一,成本自然压得低,芒廷帕斯那点产能根本扛不住。 2010 年美国又想重启这矿,砸了 8 亿美元搞 “凤凰计划”,号称要年产 4 万吨稀土,结果呢?2024 年 MP Materials 运营这矿,采了 4.55 万吨稀土精矿,可自己的冶炼线只产出 1294 吨镨钕氧化物,连总产量的 3% 都不到,剩下 98% 的精矿还得乖乖运到中国提炼。 不是他们不想自己炼,是建不出能匹配开采量的冶炼厂,规模上不去,单吨加工成本比中国高 30%-40%,根本不赚钱。 就说美国现在最上心的冶炼项目,新元素技术在马里恩园区建的精炼厂,吹成 “中国境外最大重稀土生产商”,初始产能也就每年 1000 吨稀土氧化物。这是什么概念?中国北方稀土 2024 年一年就生产 15487 吨稀土氧化物,随便一家中国企业的产能都能碾压它。 更别说成本了,新元素技术喊着售价要低于 110 美元 / 公斤,可中国氧化镨钕去年价格才 56-63 美元 / 公斤,这差距就是规模堆出来的,没有足够大的产能,根本摊不平设备、人工和环保的成本。 澳大利亚算对稀土上心的了,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建了重稀土分离设施,能年产 1500 吨重稀土,看着挺唬人,可跟中国比还是小打小闹。 中国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两家就控制了国内 90% 的冶炼产能,全球占比超 70%,还搞出了 “中国稀金谷” 这样的产业集群,从稀土氧化物到永磁电机,一条产业链全打通了。 这种规模效应带来的不仅是成本优势,还有技术迭代速度,中国科学家刚搞出的电动采矿技术,采收率 95.5%,还能省 60% 电力,没规模支撑根本烧不起钱搞研发。 美国国防部也急了,给 MP Materials 砸 1.5 亿美元贷款,还以两倍市场价 110 美元 / 公斤采购镨钕氧化物,逼着企业扩产。MP Materials 号称 2028 年要建 “10X 工厂”,年产 6 万吨镨钕氧化物、1 万吨磁体,可 2025 年第二季度才产 597 吨镨钕氧化物,就算按季度 10% 增速,到 2028 年也差得远。 更别说稀土产业链不止冶炼一环,中国早就形成了 “采矿 - 冶炼 - 永磁材料 - 终端应用” 的闭环,美国现在才刚想着绑定苹果搞磁体供应,这差距可不是砸点钱就能补上的。 俄罗斯更有意思,稀土储量 380 万吨,可开采成本是澳大利亚的两倍,冶炼产能只能满足国内 17% 的需求,就算跟美国搞合作,矿石挖出来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形成 “俄矿 - 中炼 - 美用” 的怪圈。 不是他们没技术,分离稀土那套流程,说白了就是用化学试剂把十七种元素分开,真下功夫钻研都能摸明白,可建一座规模化冶炼厂,光环保设施就得投好几亿,还得配套化工、电镀这些产业,没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撑着,建起来就是赔本买卖。 全球稀土需求看着涨得凶,2025 年电动汽车、风电都要稀土,可集中在少数国家。中国一年产 24 万吨稀土,占全球三分之二,能消化掉大部分产能,还能出口。美国一年才需要多少? 就算全用本土稀土,撑死也就几万吨需求,建个年产 10 万吨的冶炼厂,一半产品卖不出去,那不就得倒闭。这就跟开餐馆似的,一天就来十个客人,非要建能坐一百人的大厅,租金都赚不回来。 再说环保这道坎,传统稀土提炼要用到大量铵盐,污染严重,处理废水废渣成本极高。中国能靠规模把环保成本摊薄,美国要是搞个小规模冶炼厂,光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费就能拖垮企业。 中国把 18 项稀土分离技术列入禁止出口目录后,美国更被动了,MP Materials 承认还在用中国专利授权,没技术没规模,想不靠中国炼稀土,纯属纸上谈兵。

0 阅读:1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