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德国同样支持对华贸易强硬,并愿意讨论使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22 15:07:38

彭博社: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德国同样支持对华贸易强硬,并愿意讨论使用“反胁迫”机制,作为对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回应。 又是一次典型的只想到我能制裁你,却从没想到自己也可以被施以同样的制裁手段。所以说,对思维能力伤害最大的,就是傲慢啊!   中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及磁材制造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从来不是凭空来的"胁迫",而是维护资源安全与环境利益的正当办法。   欧盟央行的数据早就戳破了他们的伪装,欧元区70%的稀土进口都依赖中国,磁体生产链上98%的进口产品全来自中国,德国每年光稀土相关产品进口额就高达700亿欧元。   这些数字不是中国用武力逼出来的,是全球产业分工的客观选择,中国拥有全球40%的稀土储量、近70%的产量,更掌控着92.3%的冶炼分离产能,尤其重稀土领域,占全球产量的92%以上。   这种优势不是靠掠夺得来的,是经过数十年技术积累和产业整合形成的壁垒,就跟美国掌控芯片设计、荷兰垄断光刻机一个道理,都是全球产业链里自然形成的竞争优势。   最讽刺的是,法德叫嚣"报复"的时候,好像完全忘了自己的产业命脉正攥在别人手里。德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跟中国竞争最激烈的电动汽车领域,30%的永磁体都由稀土构成,其中80%还直接从中国进口。   大众、宝马的电动车生产线要是断了稀土供应,不出半年产能就得降30%,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德国经济部私下都在发愁的现实。   法国的航空航天产业也好不到哪去,无人机发动机、导弹制导系统、卫星设备里的精密磁体,哪样离得开中国稀土?那些喊着要"强硬"的政客,恐怕没胆量跟本国企业说,为了所谓的"反胁迫",你们先停工半年试试。   他们嘴上说要摆脱依赖,可过去十年的努力早就证明这是个笑话。美国拉着G7再加上欧盟凑了31国搞所谓的"协调应对",结果还是各干各的。   欧盟自己的稀土矿点要么储量有限,要么开采成本高得离谱,就算勉强开起来,也没有配套的冶炼分离技术。中国不光控制着开采和冶炼,还在18项关键技术上设了出口限制,美国怀俄明州的稀土项目就算有全球最大储量之一,也造不出满足军工要求的高性能磁体。   这种技术差距不是靠喊政治口号就能补上的,欧盟想在2030年实现稀土自给自足,恐怕跟画饼充饥没啥区别。   至于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反胁迫"机制,更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这套机制从诞生起就没真正约束过像中国这样的供应链核心国家,反倒多次在贸易争端里成了欧盟内部妥协的工具。   德国经济部一边跟着喊"强硬",一边私下警告供应链风险,这种分裂态度说明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所谓的"报复"就是场政治表演。   真要动用"反胁迫"手段,中国完全可以依法依规收紧稀土技术出口,到时候受损的只会是欧盟的汽车、军工、新能源产业,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恐怕连最激进的政客都得掂量掂量。   说到底,法德和欧盟的反应暴露了骨子里的傲慢,他们习惯把中国当成廉价资源供应国,习惯用制裁手段压制发展中国家,却没意识到中国早就掌握了产业链的核心话语权。   中国的稀土管制不是"胁迫",是对自身战略资源的合理保护,就跟欧盟保护自己的农业补贴、美国保护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一样,完全符合国际规则。   那些指责中国"破坏贸易秩序"的人,不如先看看自己这些年是怎么用技术封锁、市场壁垒打压中国企业的。   这种傲慢对思维能力的伤害是致命的,它让欧盟看不到自己产业的脆弱性,看不到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更看不到全球供应链相互依存的本质。   真把中国逼到绝境,稀土管制完全可以再升级,到时候别说报复了,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工业体系都是个问题。历史早就证明,霸权逻辑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走不通,只有平等对话、互利共赢才是正道。欧盟要是还抱着过去的傲慢不放,最后只会在稀土这张牌面前输得一败涂地。    

0 阅读:1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