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独生子白清扬,高三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到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未曾想,他竟选择了最冷门的蒙古史专业。董卿诧异地问白岩松:“你不担心儿子以后不好找工作吗?” 2023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学术论坛现场,灯光聚焦在讲台中央。 白清扬手持蒙古文古籍,用流利的蒙古语解读13世纪草原部落文化。 台下第一排,白岩松举着笔记本,偶尔低头记录,眼神里满是欣慰。 论坛结束后,有学者称赞“年轻人能沉下心研究冷门领域难得”。 白岩松笑着回应:“是他自己选的路,我只是没拦着。” 时间回到2013年北京某茶馆,董卿看着白岩松递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伦敦国王学院挺好,可蒙古史?以后找工作怎么办?”董卿皱着眉问。 白岩松刚想开口,手机响了,是白清扬发来的消息:“爸,我找到蒙古史文献库了。” 他把手机递给董卿看,屏幕里是儿子在图书馆拍的古籍照片。 “他初中翻金庸时就问过蒙古部落的事,现在不过是接着往下研究。”白岩松说。 2010年白清扬读初中,放学回家总抱着摇滚乐专辑进书房。 有天晚上,白岩松路过书房,听见儿子在哼英文摇滚歌词。 “要不要试试把歌词翻译成中文?”白岩松推门进去,手里拿着笔记本。 接下来的半年,父子俩经常坐在书桌前,逐句琢磨歌词翻译。 白清扬的英语成绩从班级中游冲到前列,班主任都惊讶于他的进步。 后来白清扬还把翻译的歌词整理成小册子,在学校社团里传阅。 2012年高二暑假,白清扬背着书包去内蒙古做田野调查。 出发前,白岩松帮他查天气、列装备清单,却没干涉调查方向。 “你想了解哪个部落的历史,就去跟当地人多聊,注意安全就行。” 白清扬在草原待了20天,跟着牧民学骑马,听老人讲草原传说。 回来时,他带了满满一本笔记,还录了不少蒙古语民间故事。 白岩松翻着笔记,没问“有没有用”,只说“下次可以带个录音笔,省得手酸”。 2013年填报大学志愿,白清扬把蒙古史专业填在第一志愿。 班主任特意找他谈话,劝他“选金融、计算机,以后好就业”。 白清扬回家跟父亲商量,白岩松拿出一张纸,左边写蒙古史专业的优势,右边写挑战。 “你看,喜欢是最大的优势,至于就业,以后总能找到路。” 最终,白清扬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子俩开了瓶可乐庆祝。 2018年白清扬在伦敦读大三,创办了草根足球赛事。 他给父亲发赛事照片,画面里球员们在草坪上奔跑,笑容灿烂。 “我把解说收入都投进去了,现在有20多支球队报名。”白清扬在视频里说。 白岩松没问“能不能赚钱”,只叮嘱“记得给球员买保险,安全第一”。 后来赛事规模扩大,白清扬还邀请蒙古留学生组队,在赛场上传播草原文化。 2022年白清扬博士毕业,选择留校从事蒙古史研究。 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扉页写着“献给我的父亲”。 白岩松收到书那天,在书房里读了一整晚,书页空白处写满批注。 父子俩视频时,白清扬说:“当年你没逼我选热门专业,真好。” 白岩松笑着说:“不是我好,是你自己把路走通了。” 如今,白清扬常往返于伦敦和内蒙古,一边做学术研究,一边组织足球赛事。 白岩松偶尔会去现场看比赛,坐在观众席里,像普通观众一样为球员加油。 有人问白岩松教育孩子的秘诀,他总说:“别把孩子当附属品,他有自己的人生。” 白清扬也常跟朋友分享:“我爸从不说‘你该做什么’,只说‘你想做什么’,这份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父子俩的故事,慢慢成了身边人讨论的话题——原来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顺着自己的兴趣,长成独一无二的模样。 主要信源:(海外网——白岩松儿子曝光 虎父无犬子白清扬乃学霸一枚)
“小野人”的最新动态终于来了!主角:李枝虎,云南人,云南大学哲学本科毕业,性
【37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