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台当局的副领导人,萧美琴当着全世界的面做出承诺,台湾不仅要将台积电搬到美国,就连整个涉及芯片的生态系统统都搬到美国。 台积电不仅是台湾经济的支柱,更代表着数十年苦心经营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从材料、设备、净化、机械、人才培训、IC设计、封装测试到产业园区配套,台湾半导体成功靠的正是这条层层嵌套、环环相扣的供应链。 如今,萧美琴直接点名“连生态系都要搬过去”,这让不少人忧心。 有人会说,这是产业走向全球化的表现,可现实是,美国政府近几年对本土半导体产业的焦虑与渴望已写在脸上。 美国不仅出台了所谓芯片法案,给外商挖下高额补贴、更优税收政策,同时托出“产业安全”“去风险”的大纛,实则意图拉拢、挤压、再复制台湾最宝贵的先进制程和产业网络。 美国财政部长前不久就公开强调高端芯片产能不能都集中在台湾,要尽快向美国本土转移。 如果台湾全盘配合,不光是生产力迁移,更是供应链、技术和人才的系统外流。 以往台湾在对外谈判中,多少还会坚持“最先进制程留台”的底线,可现在,从2纳米、甚至更先进制程都被安排赴美设厂,且连上游关键供应商、IC设计业者都被鼓励“跟着出海”,台积电还能继续稳坐技术龙头的位置吗? 岛内立法机构对此早就多次质询并示警,立委痛批只要整个产业链“出走”,台湾根本成为“美国半导体人才训练场”,中小企业更会面临生存危机。 面对汹涌民意,台当局相关决策官员一面极力安抚,一面试图以“企业自主”、“产业创新升级”、“只复制不外移”等说辞降温,强调美方要的是团队协助训练当地人才,不致造成台湾高阶人才流失。 但外界并不买账,谁都知道半导体产业不是只有台积电单点强大,而是靠整个价值链协同进化的系统工程。 让美国攫取的不只是单一企业,而是台湾几十年苦心经营的智能制造力量,和全球独步的软硬实力整合。 极具警示性的信号在于,台积电对美投资规模一次次翻倍,外媒称1650亿美元的投资案为“美国史上最大境外直接投资”。 不仅亚利桑那新厂盖不停,未来还加码投入研发中心、封装厂、甚至与美企如英特尔合资建厂。 台湾供应链企业正被“号召”组团赴美设厂,目的就是在美国本土“复制”整个台湾模式。 当前台面上的“台美合作”最终会变成美国站在科技高地,台湾退居边缘,一旦美国能自给自足,还有多少耐心对台湾释出善意? 萧美琴“生态系一口气全搬美国”的承诺,更像是把台湾最后的王牌轻易亮给了美国。 半导体江山是靠几代台湾人辛苦垒积出来的,不是拱手相让就能维持安全和红利。 问题不是“卖台”的污名化,而是关键产业发展自主权和长远战略眼光的失守,一旦台湾失去“不可取代”的地位,还能在全球博弈中有多少筹码? 你如何看待台湾半导体“生态系外移美国”这场风暴?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真卖台,萧美琴抛“台积电生态系全赴美”》
台湾名嘴周锡玮一针见血地点评:郑丽文遇到好时候,因为中国大陆太强了,在全世界唯一
【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