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炒作什么“稀土为王”了,那只是一个结果!很多人以为,我们赢在了稀土。错了!真相是,我们首先赢在了军事,赢在了美国已经打不赢、也不敢打我们!这张“稀-土牌”,不过是军事胜利后,兑现的“战利品”而已。 1996年台海危机那会,美国两艘航母大摇大摆开进台湾海峡,当时我们的歼-8战机面对F-18,连还手的底气都没有,只能靠核潜艇隐蔽出击,才勉强形成点制衡。 那时候中国稀土储量就已是世界第一,可谁真把这当回事啊?美国该卡我们脖子照样卡,甚至还联合日本在WTO起诉我们的稀土出口管制。说白了,没有军事硬实力托底,再丰富的资源也只是别人眼里的肥肉,根本成不了什么“王牌”。 现在不一样了,2025年阅兵式上那辆载着东风-5C的发射车一亮相,美国军事网站直接用“撬动核平衡的杠杆”来形容。这183吨的大家伙能打18000公里,还能带10个独立分导核弹头,惯性、星光、北斗三合一的制导系统,让它准头跟绣花针似的。 更关键的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加长效储燃料技术,把发射准备时间砍了一半,全时战备状态意味着随时能给对手致命一击。 这还只是战略威慑的冰山一角,歼-20隐身战机已经列装东南沿海部队,山东舰航母战斗群在南海常态化巡航,再加上东风-21D、东风-26这些被称作“航母杀手”的反舰导弹,形成了密不透风的区域拒止体系。 美国国防部2024年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在第一岛链内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已无必胜把握”,这才是我们腰杆硬起来的真正原因。 有人说,稀土产业的技术优势总不是靠军事得来的吧?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1972年徐光宪院士发明串级萃取法的时候,我们确实是靠科研人员的智慧打下了基础。 这种方法一下把稀土提纯成本降了七成多,直接把国外垄断企业逼得节节败退。但要是没有后来持续的军事投入带动材料科学突破,这技术能不能守住都不好说。 现在中国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加工产能,2024年稀土产量27万吨,占全球69%,烧结钕铁硼产量更是占全球95.64%,这些数字背后是完整的产业链在撑着——从矿山开采到冶炼分离,再到永磁材料、高端磁器件制造,每个环节都有技术专利壁垒。 就说冶炼分离,内蒙古、四川的低成本水电火电资源,让欧美同类项目的电价成本是我们的好几倍;而且一体化协同系统和成熟工业集群,让国外新产能在2-3年内都难形成实物供应。 但要知道,这样的产业优势得有稳定的发展环境,要是还像90年代那样随时面临军事威胁,哪有心思搞产业链升级? 美国现在也想联合澳大利亚、日本建稀土供应链,可折腾好几年,到2025年海外新矿还是没多少实际产出,说白了就是扛不住高成本和技术门槛,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法像中国这样,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产业安全。 2010年中日钓鱼岛事件后,我们也试过限制稀土出口日本,结果呢?美国带头在WTO起诉我们,最后只能取消限制。那时候歼-20还没列装,东风-5C也没服役,军事威慑力不够,手里的稀土牌打出去就跟棉花拳似的。 再看现在,美国对华为芯片制裁那么狠,却不敢轻易碰我们的稀土产业,为啥?因为他们清楚,真把我们惹急了,稀土断供能让他们的F-35战机生产线停摆,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瘫痪。 这不是资源本身的力量,是军事威慑给资源赋予了战略价值。就像中东的石油,那些国家守着聚宝盆却常年战乱,就是因为自身军事力量薄弱,只能被大国当棋子。 但中国不一样,我们的航母、导弹不是用来侵略的,是用来守护发展成果的,稀土产业就是在这种守护下才能茁壮成长。 现在总有人炒作“稀土为王”,好像我们能卡别人脖子全靠老天爷赏饭吃,这其实是本末倒置。没有东风导弹镇场子,没有歼-20护国门,再先进的串级萃取法也保不住产业链,再高的产能占比也只是别人惦记的目标。 从1996年台海危机的隐忍,到2025年战略武器的亮相,中国用三十年时间证明了一个道理:军事硬实力才是国家利益的终极保障。稀土这张牌,不过是我们用强军梦换回来的“战利品”,是和平发展的附属品,不是倚仗资源的侥幸。 那些还幻想靠单一资源就能称霸的人,该醒醒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能让对手尊重的从来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能保护什么。中国的稀土产业有多强,背后的军事实力就有多硬,这才是“稀土神话”的真相。
美军双航母压境,特朗普提出三大要求,勒令必须满足,中国:拒绝原本两国刚通过视
【29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