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俄专家评价:中国的很多武器在性能上都超越了美国,例如:东风-17导弹、055大

史记越玉门 2025-10-22 11:18:13

有俄专家评价:中国的很多武器在性能上都超越了美国,例如:东风-17导弹、055大驱,但却存在一个普遍的毛病,那就是实战检验还不够,在实战中,这些武器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东风-17作为全球首款正式列装的高超音速导弹,采用独特的钱学森弹道,末端冲刺速度高达10马赫,30米以内的精准度让它能精准打击关键目标,目前全球没有任何反导系统能有效拦截。   055大驱更是被西方直接定义为导弹巡洋舰,一万多吨的排水量搭载112单元冷热共架垂发系统,兼容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和红旗-9舰空导弹,综合火力堪称全球顶尖。   反观美军在俄乌冲突中的实战表现,引以为傲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在俄军电子干扰下命中率从70%暴跌至6%,连寄予厚望的GLSDB远程武器都因抗干扰能力不足被乌军彻底放弃,这样的实战经验反而暴露了其技术短板。   现代战争早已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单一武器的实战记录远不如体系适配性重要。   中国军队对新装备的检验从不是走过场,而是以最严苛的战场条件开展极限试用。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联合军演中,东风-17多次完成跨区域精准打击演练,面对模拟的多层反导拦截体系依然能成功突防。   055大驱与航母编队协同执行远海训练任务,在陌生海域完成对空、反舰、反潜等多科目演练,其“海之星”双波段雷达多次精准捕捉远距离目标,验证了全天候作战能力。   这种近似实战的高强度训练,不仅检验了武器性能,更磨合了装备与作战体系的协同能力,其价值不亚于真实战场的检验。   毕竟现代武器的技术复杂度远超以往,一款武器能否发挥作用,关键要看它能否融入整个作战体系,而非是否经历过实战洗礼。   所谓“实战不足就威力存疑”的观点,忽视了中国武器的设计定位和国防需求。   中国发展先进武器的核心目的是战略威慑,而非主动挑起战争,这种威慑力恰恰建立在无可辩驳的技术优势上。   东风系列导弹形成的核常兼备打击能力,让任何对手都不敢轻易挑衅。   055大驱组成的航母护航编队,为远海利益保护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些武器的存在,本身就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不需要通过实战来证明价值。   再看美军武器的实战经验,大多是在欺负弱小国家时积累的,面对同等技术水平的对手时,其短板暴露无遗。   中国武器的研发始终瞄准高端战争场景,抗干扰能力、体系协同能力等关键指标都经过反复验证,远比在非对称战争中积累的“实战经验”更有说服力。   武器的威力终究要靠技术实力和体系支撑说话,实战经历只是参考而非绝对标准。   中国武器之所以能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靠的是实打实的性能参数和不断完善的作战体系,而非虚无缥缈的实战噱头。   真正的强大,是拥有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威慑力,而非通过战争来炫耀武力。   威慑力的本质是让对手相信你的实力,而非必须通过战场证明。大家觉得未来高端战争中,技术优势和实战经验哪个更能决定武器的发挥呢?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