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历史无比荒诞。投降大清,充当进攻大明急先锋的,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

文山史纪 2025-10-22 11:04:44

明末历史无比荒诞。投降大清,充当进攻大明急先锋的,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张弘谟、祖可法、祖泽润、祖泽洪、曹恭诚、刘天禄、张存仁等等,都是大明最精锐边军官军,吃大明俸禄的。 先说说这些将领的底子,他们全是守辽东边关的老兵,手里的军队是明朝花了大把银子养的“精锐”,吃的穿的都靠朝廷俸禄。 可到了崇祯年间,朝廷兜里早就没钱了,问题出在朱家皇族身上。朱元璋当年规定子孙不用干活也能拿厚禄,到万历年间宗室子弟快有百万了,把国家财政耗得底朝天。 朝廷拿不出钱,就往老百姓身上加税,还克扣军饷,崇祯元年的时候,边军欠饷就有上百万两,蓟门、宁远的士兵饿肚子闹事是常事。 洪承畴的例子最典型,他本来是兵部尚书,带着大军守锦州,一开始打了几个小胜仗。 皇太极把锦州围起来后,洪承畴看得明白,清军远道而来缺粮草,只要明军坚守不战,耗到对方退兵就行。 可崇祯在京城急得跳脚,一边是关内李自成闹得凶,一边觉得大军耗着太费钱,就听了纸上谈兵的大臣建议,逼着洪承畴出兵决战,还派了个叫张若麒的监军去插手指挥,搞得军队里“只知有张兵部,不知有洪都督”。洪承畴没办法,只能带着兵往前冲,结果粮草被清军劫了,十几万大军被围在松山,手下将领没人愿意拼命,最后全军覆没,他自己被俘后降了清。 跟着他一起败的还有祖大寿,守锦州守到粮尽,城里都开始人吃人了,朝廷一点援兵没有,只能投降,他的侄子祖可法、儿子祖泽润这些族人,自然也跟着降了清。 孔有德、尚可喜这些人,原本都是毛文龙的部下,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之后,他们在明军里处处受排挤。 孔有德奉命去增援大凌河,走到吴桥遇上大雪,粮草断了,士兵饿极了抢了当地士绅一只鸡,还被强迫穿箭游营羞辱,直接激起了兵变。后来他带着部队打回登州,手里有明朝最先进的红衣大炮,可朝廷派大军围剿,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渡海降清。 皇太极高兴得出城三十里迎接,还给他封了王,这和在明朝受的气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尚可喜更冤,他本来忠心耿耿,可上司沈世奎非要杀他,他得知消息后,带着万多人马也降了清。 吴三桂的情况大家多少知道点,他守着山海关,手里的关宁铁骑是明朝最后一张牌。 崇祯上吊后,李自成占了北京,本来吴三桂都打算投降大顺了,结果听说家里被抄,父亲被打,爱妾也被抢了,这才改了主意。 可他自己打不过李自成,只能向清军求援,最后干脆降了清,引着清军进了关。其实就算没有这些私事,以李自成大顺军追赃助饷的做派,吴三桂就算降了也未必有好下场,毕竟之前不少明朝官员都被抄了家。 这些将领降清后,清军对他们是真重用。孔有德带着红衣大炮部队,帮清军打朝鲜、打松山,成了攻坚的急先锋;洪承畴熟悉明朝情况,给清军出谋划策,连怎么安抚民心都教;祖家的人因为熟悉关宁防线,跟着清军一路南下打南明。 反观明朝对功臣的态度,孙传庭战死沙场,崇祯居然怀疑他诈死,连抚恤都不给,这样的朝廷怎么让人死心塌地卖命? 张弘谟、曹恭诚这些人,都是祖大寿的部下,跟着主将降清是没办法的选择。张存仁降清后更直接,给清军上书说“明政日坏,臣等知其不可为”,这话其实说出了很多将领的心思。 他们在明朝看不到半点希望,军饷欠着、指挥乱着、皇帝多疑着,而清军给粮给钱给官做,还能保住性命和兵权,换谁都会动摇。说到底,不是这些边军将领天生想背叛,是明朝朝廷先对不起他们。 财政被皇族拖垮,军饷发不出;皇帝刚愎自用,瞎指挥瞎猜疑;官员互相倾轧,有功不赏有错重罚。把最能打的军队逼到绝路,最后反过来被他们打垮,这才是明末最荒诞的地方。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