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的“三防三宜”,为入冬打好底子!

健康管理师吉吉 2025-10-22 08:40:11

朋友们,你有没有感觉,今年秋天好像“嗖”一下就快过完了?还没好好感受秋高气爽,寒风就有点按捺不住了。民间老话讲,今年10月23日的霜降是60年一遇的“早霜降”,这意味着冬天的“冷酷”可能要比往年来得更早、更猛一些!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早霜降”就像一个明确的信号,提醒我们身体要 “提前入冬” 了。如果这时候保养不到位,到了寒冬,很多人就容易出现老毛病复发、手脚冰凉、感冒频发的情况。别担心,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霜降养生的 “三防三宜” 核心干货,帮您稳稳打好健康底子,安心迎接寒冬!

▌霜降养生,核心在于“三防”

一防寒:寒从脚起,全身要暖 霜降后,气温骤降是最大的特点。中医认为“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气血不通,从而引发关节痛、肠胃不适甚至心脑血管问题。切记不要“秋冻”了,尤其要护住脚踝、腰腹部和颈部。晚上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这是驱散一天寒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二防燥:滋阴润肺,皮肤不痒 虽然天冷了,但“秋燥”还在。此时燥邪未退,寒邪又来,容易口鼻干燥、皮肤干痒、便秘。我常跟大家说,要“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意思是,早晨喝杯淡盐水,晚上喝杯蜂蜜水,可以很好地滋润身体。饮食上多吃银耳、百合、梨、芝麻等柔润之品。

三防郁:心情“防霜冻”,神志要安宁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人容易产生悲秋、抑郁的情绪。从现代医学看,日照减少会影响大脑中“快乐激素”血清素的分泌。所以,千万别把自己关在家里。天气好时,一定要出门晒晒背,阳光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周末多去公园走走,感受自然的宁静,让心情也“晒晒太阳”。

▌霜降进补,关键在于“三宜”

一宜补:平补脾胃,储备能量 霜降是“贴秋膘”的最后一站,但不宜大补特补。应平补脾胃,为冬季进补打基础。作为营养师,我首推板栗,它被称为“千果之王”,能健脾补肾;还有山药,熬粥或炖汤,补脾肺肾,温和又营养;牛肉、鸡肉等性温的肉类也是此时不错的选择。

二宜动:温和运动,微汗为度 动则生阳,但霜降后运动切忌大汗淋漓,否则反而会耗伤阳气。推荐快走、慢跑、太极拳等,让身体感觉温暖,微微出汗是最理想的状态。坚持运动能增强免疫力,为抵御寒冬储备足够的“正气”。

三宜睡:早睡早起,顺应天时 《黄帝内经》教导我们此时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能使肺气得以舒展。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提高身体抵抗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抓住霜降这个关键过渡期,认真做好这“三防三宜”,就相当于为您的身体穿上了一件最暖和的“健康防护服”。这个“早霜降”,你准备好如何养生了吗?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3

用户10xxx33

2
2025-10-23 13:12

[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