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化债进行时,晶盛机电入股双良节能!

新浪财经 2025-10-22 00:53:48

反内卷还在继续,但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已经等不及了,不管是主材企业,还是设备企业,都在全力化债!

赶碳号今天在吃瓜群看到一张天眼查截图。图片显示,双良节能一家全资孙公司的股权发生重要变更——9月30日,晶盛机电以增资的方式成为其股东,持股比例12.1019%。

双良节能是最重要的硅料设备企业——作为多晶硅还原炉的王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过65%。晶盛机电是最重要的硅片设备企业——作为全球单晶炉(光伏用长晶/区熔等)的龙头,其国内市场份额在60%以上,有人甚至认为其市占率高达70–80%。

现在,硅片设备龙头入股了硅料设备龙头,这是什么操作?

2025年8月14,赶碳号摄于江苏江阴双良节能厂区

就在两个月前,赶碳号团队还专门赶赴江苏江阴,调研双良节能。上图就是接近双良厂区时在车上拍摄的。一路上,双良节能的驾驶员就滔滔不绝地历数公司的优秀过往:这是长者曾经视察过的企业。

事后,双良节能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1985年,双良就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溴化锂制冷机,1992年参与制定了溴化锂制冷机国家及行业标准,推动了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在寸土寸金的江阴,双良节能的生产基地占地近4000亩。

如果不是在2022年一脚踩进硅片这个坑,双良仍是一家非常好的装备企业。然而,在溴化锂制冷机、多晶硅还原炉都是神一样的存在的双良,最终没能禁住诱惑,跨界光伏,背上了沉重的资产包袱。这为今天与晶盛机电的股权合作埋下了伏笔。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9月30日,双良节能在硅片领域最重要的两家全资孙公司之一——恒利晶硅新材料的股权发生了重大变更。晶盛机电向公司增加注册资本3.8亿元,持有其12.1019%的股份,公司注册资本有27.6亿元增加到31.4亿元。

如果不是下场干硅片,双良节能与晶盛机电将相安在各自的光伏设备领域,绝对扯不上任何关系。

2022年3月8日,双良节能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与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单晶炉买卖合同》,合同标的为直拉单晶炉,将应用于公司在包头的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供货范围包括所有设备、技术资料等,合同金额为人民币808,840,000元。

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与连城凯克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卖方二”)于同日签订了《单晶炉买卖合同》(以下简称“合同二”),合同标的为直拉单晶炉,将应用于公司的包头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供货范围包括所有设备软、硬件及技术资料,合同金额为人民币621,040,880元。

也就是说,双良向晶盛买了8个多亿的单晶炉。这对应多少产能呢?赶碳号粗略估算了下:

晶盛(¥808,840,000)

估算台数:约539台(若单价150万)—约809台(若单价100万)

对应年产能:约7,096MW—10,644MW(≈7.1GW—10.6GW)

连城(¥621,040,880)

估算台数:约414台—621台

对应年产能:约5,449MW—8,173MW(≈5.4GW—8.2GW)

合并两份合同(合计¥1,429,880,880)

估算台数合计:约953台—1,430台

合计年产能:约12,545MW—18,817MW(≈12.5GW—18.8GW)

算下来,这两个采购合同加起还不到20GW。赶碳号推测,当初这笔设备款一直未付,拖了三年多,直到今天仍然付不出,不得不债转股。赶碳号向恒利晶硅新材料负责人求证这一推测时,对方对此未予以否认。

赶碳号无意推断双方的这一场合作有着怎样的未来。光伏反内卷尚未有实质性进展,硅片环节因为硅料价格的反弹暂时得以续命。不管怎样,大白马晶盛机电下场干硅片,肯定不是主动的。没办法,只能如此。赶碳号在此之前多次写过这个问题,光伏主材大概率会把主材、设备企业拖下水,而最后是地方政府、银行。

赶碳号在江阴调研过程中感受到,双良节能实际上是一家非常优秀的民营企业。如果没有跨界光伏,如果没有一把将产能干到90-100GW,也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困难。

今年中报时,公司的负债率来到惊人的84.35%,而硅片双龙头TCL中环和隆基绿能分别为66.54%和60.72%,体量与双良接近的弘元绿能仅为56.37%,哪怕是屡屡传出经营困难、将被国企接管消息的京运通,资产负债率也不过53.28%。

应该说,在赶碳号已知的所有硅片企业中,双良节能的负债率是最高的,比同行要高出20%,即使加上拥有硅片业务的一体化企业,如晶科、天合、晶澳等,双良也是负债率最高的一家企业。

何以至此呢?

主要是即使主业再优秀,即使在溴化锂制冷机和多晶硅还原炉领域都是龙头,也承受不了光伏主材领域如此巨大的资本开支,以及如此巨大的亏损。除了前两者之外,双良在电解槽领域也很优秀。还是那句话,光伏制造业赚钱时是真赚钱,但要填坑时,那也是真的深。这就清晰地解释了为何光伏主材企业转型干储能的也不少,但来自储能的营收和利润,能够覆盖主业亏损的企业少之又少。储能这匹马的体量毕竟太小了,而光伏这辆车实在太重。

来自东财CHOICE

双良资产负债率上升,是从2021年开始的,恰恰是这一轮光伏周期的起点。在这一轮周期里,浮躁的光伏,毁掉了无数优秀企业,双良只是其中一家。

双良曾入选过央视的《大国重器》,赶碳号摄

编审及统稿:侦碳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