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我不想摧毁中国”! 2025年10月19日晚,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的采

文山史纪 2025-10-21 22:04:38

特朗普:“我不想摧毁中国”! 2025年10月19日晚,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里抛出一句“我不想摧毁中国”,紧跟着就提自己任内征了“数千亿美元”关税,说现在关税涨到了一百五十多,还透露两周后要在韩国和中方见面。 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采访里说的这番话,得结合他的身份和当前的实际情况来捋清楚,这样才能明白背后的门道。首先得明确,2025年特朗普正担任美国第47任总统,他说这话不是随口闲聊,每一句都跟实际的经贸往来和接下来的沟通有关。 先看“我不想摧毁中国”这句,这不是突然变软了,而是有实际压力在里头。之前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力度特别大,今年4月的时候,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累积关税都涨到145%了,他采访里说的“一百五十多”,应该就是指这个数字,可能是口误多算了一点。 但这么高的关税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美国自己受了影响。比如美国的豆农,以前一半的大豆都卖到中国,关税战之后中国转从巴西买,现在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基本清零了,政府想补贴都没钱,因为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了。 还有高科技和军工企业,生产离不开稀土,而全球75%的稀土磁铁都来自中国,美国自己只占3%,中方加强稀土出口管控后,这些美国企业直接慌了,纷纷给政府施压。 这些现实问题逼着他不能把话说得太绝,所以才强调“不想摧毁中国”,其实是想为接下来的谈判留个台阶。 再说说他提的“数千亿美元”关税,这不是瞎编的,有实际数据支撑。 光今年5月份,美国征收的关税和相关税费就有174亿美元,几乎是3月份的两倍,比他第一任期任何时候都多,累积起来确实达到了数千亿美元的规模。但这些钱看似是美国政府进账,实际上最后还是美国企业和老百姓买单。 因为加了关税,中国商品卖到美国就变贵了,美国进口商只能提高售价,像电子产品、日常用品这些,价格都涨了,老百姓过日子成本就高了。 而且很多美国企业的原材料要从中国进口,关税一涨,生产成本跟着涨,利润就少了,有的甚至得裁员减产,这也是国内反对声音越来越大的原因。 他现在提这些关税收入,是想显示自己对中国够“强硬”,手里有筹码,不是没手段,为的是在接下来的见面里争取主动。 至于两周后在韩国和中方见面,这也不是临时决定的。 当时已经定了月底在韩国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这本来就是各国高层碰面沟通的机会,中美双方之前已经通过视频通话沟通过,都同意尽快进行新一轮经贸磋商,这次韩国见面就是把视频里聊的落到实地,甚至可能为更高层级的会晤铺路。 其实今年5月份,中美已经在瑞士日内瓦谈过一次,当时把145%的高关税降到了30%,中方也相应下调了关税,说明坐下来谈是能解决问题的。 这次特朗普主动提见面,就是想接着谈关税的事,毕竟145%的关税他自己也承认“不可持续”,之前甚至有白宫官员放风说可能降到50%到65%,虽然还是不合理,但能看出他想缓和的意思。 把这几句话连起来看,特朗普的心思就很清楚了:先说“不想摧毁中国”,是想缓和气氛,让接下来的谈判能顺利开始,避免双方把关系搞僵没法谈;接着提关税收入和高税率,是想亮明自己的“底气”,告诉中方他有施压的能力;最后说见面的事,就是明确接下来的目标,想通过谈判达成对美国有利的协议。 这种先硬后软、边施压边谈的方式,其实他之前就用过,比如今年4月加征高额关税,5月见中方代表后又下调,典型的谈判套路。 不过得明白,他的态度变化主要是现实逼的。一方面是中国的反制很有力,除了调整关税,在稀土、供应链这些关键领域的管控都打到了美国的要害,让美国知道硬扛下去没好处;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压力实在扛不住,企业要生存,老百姓要便宜商品,政府没钱补贴,这些问题都得靠和中国沟通解决。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愿意谈,但必须公平对等,不能接受美国一边施压一边要好处,之前日内瓦会谈能达成协议,就是因为双方都让了步。 还要注意,特朗普的话不能只看表面,他的政策经常变。比如今年3月刚加征关税,4月又说要暂停90天,5月谈判后降税,10月又提高税率的事,反复无常是出了名的。 所以这次说“不想摧毁中国”,也不是真的转性了,而是现阶段的实际需求。接下来的韩国见面,能不能谈出结果,关键还是看美国是不是真的愿意拿出诚意,把不合理的关税降下来,而不是继续玩“先涨价再打折”的套路。毕竟贸易往来讲究的是互相尊重,光靠施压没用,这是中美这几年打交道已经证明了的道理。

0 阅读:111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