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2025年10月20日,55名中国iPhone和iPad用户向中国市场监管

史鉴奇谈 2025-10-21 12:04:41

外媒:2025年10月20日,55名中国iPhone和iPad用户向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提交反垄断投诉,指责苹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应用分发和支付方式仅限于自身平台,并收取高达30%的高额佣金。   这些用户在投诉里还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苹果在中国市场死死攥着iOS应用分发的垄断权不放,可到了欧美市场就不一样了。因为欧美那边监管压力大,苹果不得不松口,允许用户用其他支付方式,甚至能从第三方应用商店下载软件。   这次投诉背后有个关键人物,他是中国律师王琼飞。这已经不是王琼飞第一次代表消费者跟苹果掰手腕了。早在2021年的时候,他就带过类似的案子,当时那个案子送到了上海法院,可惜最后被驳回了。   但王琼飞没放弃,他接着就提起了上诉。现在这个2021年案子的上诉裁决还没下来,处于待定状态。这次55名用户的投诉,他又一次站出来代表大家发声。   熟悉苹果生态的人都知道,iOS系统一直有个“封闭”的特点。用户从买了iPhone或者iPad开始,下载应用基本只能靠苹果的App Store。要是有开发者想把自己的应用放到App Store里,不仅要过苹果的审核,还得接受苹果的支付规则——用户在应用里花钱,钱得先经过苹果的支付系统,苹果抽走30%佣金后,剩下的才会给到开发者。   这事儿在开发者圈子里早就有不少争议。很多中小开发者本来利润就薄,30%的佣金一下去,到手的钱直接少了一大块。有些开发者为了对冲成本,只能给应用里的服务涨价,最后这笔钱还是落到了用户身上。   之前有不少用户反映,自己在一些iOS应用里买会员或者付费服务时,明明有更便宜的第三方支付渠道,可因为苹果的限制,只能用苹果支付,花了不少冤枉钱。这次投诉的55名用户,很多就是因为遇到了这种情况,才决定站出来维权。   再看欧美市场的情况,差别就很明显了。欧盟之前出台了《数字市场法案》,明确要求像苹果这样的“守门人”企业,得给用户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支付方式。苹果在欧盟没办法,只能乖乖调整政策,允许用户从其他渠道下载应用,也能使用非苹果的支付方式。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监管机构好几次就苹果的垄断行为展开调查,苹果迫于压力,也在部分服务上放宽了限制。可到了中国市场,苹果却一直没松过口,还是维持着原来的封闭模式,这让中国用户觉得很不公平。   王琼飞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021年的案子虽然被驳回,但他收集了更多新证据。这次55名用户的投诉,不仅有用户自己的消费记录,还有不少开发者提供的资料,能更清楚地证明苹果的垄断行为对市场和消费者造成的影响。   有法律界人士分析,随着中国对反垄断的监管越来越严,这次的投诉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之前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也处理过不少互联网巨头的垄断案件,比如针对平台“二选一”的处罚,还有对高额佣金的调查,这些都说明监管部门在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权益上的决心。   苹果方面目前还没对这次投诉作出公开回应。但从之前的情况来看,苹果面对监管压力时,态度往往比较强硬。不过这次有55名用户集体投诉,还有之前的案子作为铺垫,苹果想轻松应对恐怕没那么容易。   不少用户都在关注这事的进展。有人说,要是这次投诉能成功,不仅能让iOS用户有更多选择,还能倒逼苹果降低佣金,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开发者都是好事。也有人担心,苹果会不会用各种理由拖延,毕竟反垄断案件的处理周期通常都比较长。   不管怎么说,这次55名用户的投诉,已经把苹果的垄断问题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王琼飞带着用户坚持维权,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接下来就看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怎么处理,还有法院对2021年案子的上诉裁决会是什么结果。这两件事的走向,很可能会影响未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也会给整个移动应用行业的竞争格局带来变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型科技公司不能凭着自己的市场地位搞垄断,损害消费者和中小经营者的利益。这次苹果被投诉,也是对所有科技巨头的一个提醒——不管企业规模多大,都得遵守市场规则,尊重消费者的选择。要是继续抱着垄断思维不放,迟早会面临监管的处罚和消费者的反抗。

0 阅读:53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