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评人黄征辉呼吁:若大陆满足“两个条件”,台湾应尽快与大陆统一。第一个条件是,保留台湾现有制度。但第二个条件,保留台湾现有军队,这可就触到红线了。 近日,台湾评论员黄征辉提出的“两个条件换统一”的说法引发广泛讨论。这一提案不仅是单纯的政治新闻,更像一个样本,深刻揭示出两岸统一话语中长期存在的矛盾。 其内容涵盖保留台湾现有制度与保留现有军队这两项。表面上二者呈并列之态,实则背后代表着两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的诉求。 一个触及可协商的政策灵活性,另一个则叩问不可动摇的主权完整性。剖析二者的本质差异,能助力我们洞悉“统一”概念背后潜藏的巨大认知鸿沟。 明晰此分野,能让我们在思考相关问题时更具深度与前瞻性。 黄征辉的两个条件,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区别。前者关联着治理方式的动态调适,于细微处优化治理之道;后者则直抵国家存续的核心根本,在宏观上奠定稳固基石。 保留台湾现有制度,被普遍认为是具有讨论空间的一项。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维持社会经济体系的延续性,确保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得以平稳过渡。 这在本质上是一个行政与社会层面的技术性议题,考验的是政治智慧和政策设计的弹性。 此类安排并非没有先例,“一国两制”的构想本身就为区域高度自治提供了理论框架,香港和澳门的模式亦是具体的历史参考。 因此,在不触及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制度的衔接与保留,属于可以协商的范畴。 然而,保留台湾现有军队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一要求超越了政策调适范畴,径直触及现代国家立身之根本——主权。 主权作为现代国家成其为国家的基石,此要求的影响不可小觑。国家统一之本质,首在政治与军事权力之整合。 此二者相互交融、协同共进,凝聚成强大合力,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筑牢根基,推动国家迈向长治久安之境。 在全球范围内,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不存在两支互不隶属的武装力量,这是一条公理。军队是国家主权的具象化身,其指挥权的归属直接定义了国家的主权边界。 因此,任何保留独立军事力量的诉求,都必然被视为对主权原则的根本性挑战,触及了不可动摇的“红线”。 提案背后对“安全感”的追求,恰恰与现代国家理论中主权统一才能带来真正安全的理念形成了悖论。 从部分台湾民众的视角看,保留独立的武装力量,或许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直接方式。 这种心理背后,可能是一种“软性整合”的期望,即希望在获得经济利益与和平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自治地位,以此作为一种心理上的保障。 但是,从国家整体的视角审视,这种“割据式安全”的逻辑难以成立。一个国家内部如果存在不受中央指挥的武装团体,它非但不是安全的保障,反而是动荡与分裂的潜在策源地。 真正的、可持续的国家安全,来源于主权的完整与指挥体系的高度统一。因为只有在统一的国防体系下,国家才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应对外部威胁与内部危机。 用分割主权的方式去换取所谓的地方“安全感”,在国家统一的框架下是一个逻辑上的伪命题。 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则与历史经验均已表明,任何统一的国家实体都无法在军事权力分裂的状态下长久、有效地运转。 一个“一国两军”的结构,即便在名义上完成了统一,实质上不过是“一国两权”的政治现实。这种内部的权力分割会为未来的纷争埋下伏笔,使统一变得脆弱和表面化。 更严重的是,它将成为一个长期不稳定的根源,任何区域性的误判或摩擦,都可能因军事力量的独立性而迅速升级为整个国家的危机,最终危及全体民众的福祉。 国防、外交等核心主权权力,本就具备天然的排他属性与不可分割特质。它们不容侵犯与分割,是国家独立自主、长治久安的坚实保障。 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呈现多样性,但保障国家生存的根本权力却必须高度集中。因此,任何形式的和平统一,其前提必然是在军事、政治等核心领域达成根本性共识。 参考资料: 《国台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参考消息
台湾省知名媒人蔡正元博士在一档论政节目中说到:如果大陆统一了台湾,将面临三个最棘
【1588评论】【5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