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警告: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

士气沉沉 2025-10-21 09:54:13

[微风]美国警告: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T支付体系中踢出中国企业,请问中国你如何招架? 这盘棋下得是真够刺激,一边是传闻中美国挥舞着金融核武器的警告,另一边是中国商务部10月9日那两份掷地有声的公告。一时间,全球市场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了,更像是一场围绕未来科技和国家安全命脉的“将军”游戏。美国那边放话,要是稀土这根血管被掐断,就要把中企从全球股市的牌桌上请出去,甚至直接切断SWIFT这个全球金融的神经网络。 这话说得够重,几乎是往死里整的架势。那么,面对这种级别的威胁,中国手里的牌又该怎么打? 咱们先得弄明白,中国这次出的到底是什么牌。很多人一听稀土管制,就觉得是不卖了。但仔细看商务部的公告,里面的门道可深着呢。它管的不光是挖出来的稀土原矿,更是“含有中国成分的稀土物项和相关技术”。 这句话的分量极重,意味着不管你在哪里加工,只要你的产品里用了中国的稀土技术或者中间体,都在这个管制的范围内。这就像是中国不单单控制了水源,还控制了整个自来水管道系统。 更关键的是,公告里明确说了,军事用途“原则上不予许可”,半导体相关用途则要“逐案审批”。这一下就点明了反击的精准度,直接对准了美国最痛的两个点:它的军工复合体和它拼命想遏制的中国芯片产业。这不再是广谱的贸易武器,而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为什么中国能这么有底气?很多人以为稀土就是地下的矿藏,谁家有矿谁就牛。这其实只说对了一小部分。稀土真正的价值在于加工,在于把那些成分复杂的矿石变成纯度高达99.99%的氧化物和金属。 这个过程技术门槛高,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几十年来,全球绝大部分的稀土加工产能都集中在中国。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之一。 但讽刺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挖出来的矿石,得漂洋过海运到中国来加工,然后再买回去制成高科技产品。这就好比你有最好的面粉,但全世界只有我会做顶级面包,你说这话语权在谁手上?中国这次管制的,恰恰就是这个“做面包”的核心技术。 当然,面对中国这记精准的回击,美国真的束手无策吗?其实也未必。这些年,美国也不是没着急。他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个命门被别人攥着的风险。 所以,一边是动用《国防生产法》给国内的稀土企业输血,比如MP Materials公司就在努力重启Mountain Pass矿的完整加工链;另一边是拼命拉拢盟友,澳大利亚、加拿大、非洲一些国家,都成了美国寻找替代供应的目标。 这就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美国正在疯狂地试图重建一个没有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但问题是,建立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尤其是这种高污染、高技术门槛的产业,不是砸钱就能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时间,需要技术积累,更需要解决环保问题。在这场赛跑中,中国显然已经抢跑了半个多世纪。 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回到那个最吓人的警告上:把中企踢出全球股市和SWIFT系统。这招要是真使出来,那可真是“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SWIFT系统是全球贸易的血液,几乎所有跨国美元交易都得通过它。 把一个像中国这样体量的经济体的主要企业排除在外,无异于在全球金融体系里引爆一颗炸弹。美元的信誉会瞬间崩塌,全球贸易会陷入混乱,华尔街自己也会受到巨大冲击。 这会迫使全世界,包括欧洲、日本、中东这些传统盟友,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建立一个去美元化的支付系统。美国虽然手握这张王牌,但打出这张牌的代价,可能是动摇其几十年来建立的金融霸权根基。这更像是一种威慑,一种极限施压的手段,真正按下去的概率,恐怕连美国人自己都要掂量再三。 这场博弈,早已超出了中美两国的范畴,全世界都在屏息观望。日本、韩国这些高度依赖中国稀土和全球市场的国家,此刻的心情恐怕是最复杂的。 他们一方面要配合美国的战略,另一方面又害怕被这场大火烧到自己。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正在加紧布局稀土的回收技术,同时也在越南、巴西等地寻找新的矿源,试图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 这种“去风险化”的努力,本身就是对当前格局的一种投票,它预示着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那个曾经以效率为唯一导向的全球化时代,恐怕是真的要翻篇了。 说到底,稀土之争,芯片之争,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未来规则制定权的争夺。是继续维持一个由单方主导、充满不确定性的体系,还是走向一个更加多极、但也更加割裂的世界? 中国这次的出口管制,可以被看作是对美国技术封锁的一次强硬回应,也是对自身核心利益的一次明确宣告。而美国面临的,则是如何在不损害自身霸权根基的前提下,有效遏制对手的世纪难题。 这盘棋已经进入了中盘,每一步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双方手里都握着足以改变游戏走向的牌,但也都暴露出了自己的软肋。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