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女子为了看自家猫,特意花30元买了个监控,结果,她一打开监控,看到的竟然不是自己家,而是别人家卫生间,摄像头还能喊话,把她吓得不轻,她急忙问客服咋回事?可客服也不清楚,这种监控女子可不敢要,直接退了货! 据最威海是环翠10月20日报道,叶女士平时独自养猫,工作日上班时总惦记着家里的宠物,想着能随时看看猫咪的动态,便在网上选了一款售价30元的监控摄像头。 她觉得这个价格足够实惠,不需要多高端的功能,能看清猫咪就行,下单后两天就收到了货物,满心欢喜地按照说明书的步骤开始调试。 可调试过程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手机APP里弹出的画面根本不是自家客厅的猫窝和茶几,而是一间铺着蓝色瓷砖的小房间,里面摆着一个掉漆的白色洗手池,明显是别人家的卫生间。 叶女士一开始以为是自己连错了WiFi,退出后反复确认,WiFi名称确实是自家的,拔掉电源重新插入、重启手机后再次尝试,画面依然没有变化。 她还发现这个摄像头不仅能查看画面,还能实现双向喊话,甚至可以控制镜头转动,这让她越发不安。 这种双向的隐私暴露风险,换做任何人都会心生警惕。 叶女士立刻联系客服咨询原因,可客服只是含糊地表示不清楚,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没有后续的登记反馈动作。 考虑到自己既能看到别人的隐私,自家的情况也可能通过这个存在安全漏洞的设备被他人窥视,叶女士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申请了退货退款,彻底放弃了使用这款低价摄像头。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低价智能设备的安全问题并非个例。 叶女士的经历被分享到网上后,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有人恍然大悟,称之前就听说过有家庭的监控突然传出陌生人的声音,现在才明白可能是设备“串线”导致的; 还有人表示已经赶紧拔掉了家里九块九包邮的监控,生怕自己做饭、休息等日常场景被外人窥探。 深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问题根源在于厂商为了压缩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大幅简化了安全设置。 这些廉价摄像头不仅没有设备唯一标识,还省略了必要的数据加密环节,采用明文传输数据,就像多把锁共用一把钥匙,很容易出现“串错门”的情况。 更有甚者,部分产品连最基础的密码验证功能都没有,使用通用密码或简单的配对方式,黑客用普通工具就能轻松破解,进而远程操控设备,实时查看画面、录音,甚至调整摄像头角度。 厂商为压缩成本牺牲安全的做法,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联网监控摄像头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双向对话、远程操控等功能早已不是高端产品的专属。 但功能越强大,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就越值得警惕。当一款摄像头能轻易窥探到陌生人的私密空间,同时也可能将自家的隐私暴露在外时,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显然违背了人们购买它的初衷。 面对五花八门的智能设备,消费者更该守住“不贪便宜”的底线。 涉及居家隐私的产品,不能只看价格高低,更要关注品牌口碑和安全资质。 选择有正规资质、市场口碑良好的产品,虽然可能需要多花几十元,但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隐私泄露的风险。 毕竟,隐私一旦被泄露,就再也无法收回,与其事后追悔,不如在购买时就做好防范,不给不法分子和有安全漏洞的设备可乘之机。 叶女士的果断退货,不仅是对自身隐私的保护,也给更多消费者提了个醒。 在智能设备日益普及的当下,我们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更要时刻保持警惕,重视每一个可能泄露隐私的细节,用理性的选择守护好自己的生活空间。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最威海是环翠2025年10月20日关于《女子买摄像头意外看到别人卫生间:担心隐私泄露 退货了》的报道
广州一女子为了看自家猫,特意花30元买了个监控,结果,她一打开监控,看到的竟然不
一叶知大事
2025-10-21 09:50: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