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顾维钧趁妻子黄蕙兰睡着,偷偷溜进严幼韵的房间,这时他万万没想到,黄蕙兰趁他不注意,默不作声跟着上楼,当听到屋内传来嬉笑吵闹的声音时。 她一气之下狠狠地把房门给踹开,顺手掂起了旁边的一壶水,毫不犹豫的浇在了顾维钧的头上。 2017 年纽约公寓,98 岁的严幼韵戴上老花镜。 她翻开樟木箱里的牛皮本,一张泛黄信纸掉了出来。 是顾维钧 1959 年写的,“蕙兰如梅,幼韵似兰” 八字墨迹已淡。 这封没寄出的情书,藏了近 60 年,是三人情感的秘密注脚。 1920 年巴黎,黄蕙兰在定制礼服店来回踱步。 “要绣暗纹牡丹,配得上中国外交官夫人身份。”裁缝量尺寸时,她翻看顾维钧寄来的外交日程。 “下月伦敦会议,需法语、英语双语应对。” 她轻声自语。 礼服做好那天,她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期待给丈夫惊喜。 1922 年华盛顿会议,黄蕙兰穿着定制礼服出席晚宴。 她用拉丁语与罗马教皇使节交谈,引来众人侧目。 顾维钧走过来,低声说:“很好,为中国争了体面。”她想多说几句,丈夫却已被美国国务卿拉去谈话。 深夜,她在日记里画了个孤单的背影,旁注 “外交优先”。 1932 年上海,严幼韵在领事馆整理文件。 抗战时期的外交密函堆积如山,她逐份标注紧急程度。 顾维钧走进来,看到她指尖沾着墨水,仍在快速抄写。 “这些密函需连夜送出去,辛苦你了。” 他递过一杯热茶。 严幼韵接过茶,指尖碰到他的手,迅速缩了回去。 1937 年南京,黄蕙兰在珠宝店变卖珍珠项链。 店员劝她 “这是南洋罕见的正圆珠”,她却摇头。 “国家危难,珠宝不如金条实用。” 她把变卖所得交给顾维钧,说 “支持抗战,我义不容辞”。 顾维钧接过金条,只说了句 “蕙兰深明大义”,便转身离开。 1943 年重庆,严幼韵在顾维钧书房整理手稿。 他突然咳嗽不止,她赶紧递上温水和药片。 “这些年,多亏有你照料。” 顾维钧看着她,眼神复杂。 她低下头,继续整理手稿,不敢与他对视。 窗外的防空警报响起,她下意识挡在顾维钧身前。 1950 年纽约,黄蕙兰在公寓举办外交沙龙。 她用流利俄语与苏联外交官讨论国际局势。 顾维钧却中途起身:“幼韵在整理旧外交档案,我得过去。” 她看着丈夫的背影,端着香槟的手微微颤抖。 那晚,她第一次在日记里画了严幼韵的侧影,旁注 “他的新重心”。 1955 年墨西哥,严幼韵陪顾维钧参加外交活动。 他不慎崴了脚,她立刻蹲下来帮他揉脚踝。 “你总是这么细心。” 顾维钧看着她,语气里满是依赖。 她轻声说:“照顾您是我的职责。” 心里却泛起复杂的情绪。 活动结束后,她在日记里写 “不知这份职责,何时会越界”。 1959 年深秋夜晚,黄蕙兰假装熟睡。 她听着顾维钧轻手轻脚起床,悄悄跟在后面。 二楼房门缝里透出灯光,传来严幼韵的笑声。 她深吸一口气,踹开门,抄起水壶浇向顾维钧。 “三十年婚姻,竟换不来一句坦诚!”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 1961 年纽约,黄蕙兰在公寓举办演讲。 台下坐满想听民国外交故事的人,她却只讲自己的经历。 “我曾是外交官夫人,更是独立的黄蕙兰。”有人问她是否后悔,她摇头:“后悔的该是不珍惜的人。”演讲结束后,她收到严幼韵托人送来的一束白玫瑰。 1966 年墨西哥城,顾维钧与严幼韵的婚礼很简单。 没有婚纱钻戒,只有几位老友在场。 严幼韵每天为他准备营养餐,帮他修改外交回忆录。 “有你在,我晚年安心多了。” 顾维钧握着她的手说。 她笑着点头,把他的日常用药按早中晚分好,放在床头。 1985 年顾维钧去世,严幼韵在他灵前放了两束花。 一束白玫瑰,代表自己;一束红牡丹,代表黄蕙兰。 她按照他的遗愿,把外交手稿捐给哥伦比亚大学。 整理遗物时,发现他藏在抽屉里的黄蕙兰礼服照片。 她轻轻抚摸照片,说 “你们的故事,我会替你们记住”。 2017 年严幼韵去世前,把黄蕙兰的日记复印件交给孙女。 “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孙女看着日记里的手绘图,问 “曾祖母,您恨过黄奶奶吗?” 她摇头:“我们都是想好好爱的人,只是选了不同的路。” 窗外的阳光照在日记上,像是为这段往事镀上温暖的光。 如今那段交织着爱、遗憾与家国情怀的岁月,终在时光里获得了平静。 信息来源:《没有不散的筵席——顾维钧夫人回忆录》——黄蕙兰著
1959年,顾维钧趁妻子黄蕙兰睡着,偷偷溜进严幼韵的房间,这时他万万没想到,黄蕙
笑蓝说
2025-10-20 20:58:55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