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俄罗斯可能才终于明白:光是击溃敌人没多大用,还得学学中国的歼灭战才行!

晓绿聊趣事 2025-10-20 19:06:37

打了三年,俄罗斯可能才终于明白:光是击溃敌人没多大用,还得学学中国的歼灭战才行!  

 

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后,俄罗斯终于领悟到一个关键道理——单纯击溃敌人无异于隔靴搔痒,真正的制胜之道在于“歼灭战”,而这门学问,中国早已在解放战争中练就炉火纯青。

 

翻开中国军史,1947年孟良崮战役堪称经典,粟裕大将指挥华东野战军,从百万国民党军中精准锁定“王牌中的王牌”——整编74师,五倍兵力围而歼之,穿插分割、断其退路,最终实现全建制歼灭,这场仗打得巧,更打得绝。

 

到了淮海战役,更显“歼灭战”的磅礴气势,60万解放军对阵80万国军,结果歼敌55.5万,堪称“精准收割”的典范,其核心逻辑清晰,集中优势兵力,直击敌人要害,一拳击碎其战斗意志,不留下任何喘息之机。

 

反观俄罗斯初期战术,却走了弯路,开战时喊着“去军事化”,实则依赖火力覆盖,乌军迅速适应——分散部署、机动防御,今天这里挨一炮,明天换个地方又冒头,就像砍树只砍枝桠,树根未除,春风吹又生。

 

2024年哈尔科夫反击战便是明证,俄军虽“打散”乌军数个旅,但对方转瞬重组反扑,这暴露出关键问题,击溃不等于歼灭,散兵游勇仍可重聚威胁。

 

如今俄军终于开窍,现代“歼灭战”早已升级为“立体战”,看看中国台海演习的“冷启动”模式——从锁定目标到精准打击,72小时内完成,这才是真正的“快准狠”,俄军在库尔斯克尝试“电子围栏”战术,用电磁压制切断敌军指挥链,无人机蜂群跟进补刀,初显成效。

 

但短板也明显,信息整合滞后,后勤补给卡壳,这些恰恰是中国在朱日和演习中反复打磨的“基本功”,歼灭战从不是单纯拼人数枪炮,而是“全要素制胜”的体系较量——情报要准如鹰眼,后勤要稳如泰山,指挥要灵如闪电,缺一不可。

 

俄军若想真正掌握此道,需在无人装备协同、战场感知、快速决策等领域动“大手术”,这不仅是战术调整,更是作战体系的全面重构——从指挥模式到装备升级,从思维到行动,需来场脱胎换骨的“革命”。

 

更深层看,俄军学歼灭战,本质是战争理念的进化,现代战争拼的已非消耗战,而是“认知战”——摧毁敌人意志比消灭肉体更具战略价值,中国之所以领先,在于将实战经验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形成独特优势,俄罗斯要学的,不是照搬套路,而是将传统智慧“翻译”为信息化战场的“新语言”。

 

这步棋走好了,才是真正的军事变革,而这种变革,影响的不仅是战场胜负,更将书写未来国际安全的“新剧本”,从“打跑敌人”到“打服敌人”,从“单点突破”到“体系碾压”,这是战争形态的跃升,更是战略思维的飞跃。

0 阅读:140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