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超级天眼”,上午发射入轨,下午高清出片,拍摄目标俄罗斯! 10 月 11 号上午 10 点 20 分,山东海阳附近的海面上突然传来一阵轰鸣。 全球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 “引力一号” 遥二运载火箭,拖着一道亮白色的尾焰直冲云霄。 这枚 “引力一号” 可不是普通火箭,它是目前全球运力最强的固体运载火箭。 它的起飞推力能达到 600 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足足有 1.5 吨,比同类型的国外固体火箭还高出一截。 更关键的是,固体火箭不用像液体火箭那样临发射前才加注燃料,燃料早就提前固化在箭体里,从进场准备到点火升空,几天就能完成,应急响应速度比传统火箭快得多。 这次 “引力一号” 驮着的卫星,是 “吉林一号” 家族的新成员 —— 宽幅 02B07 星,还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叫 “江苏地质号”。 这颗卫星是专门做遥感观测的 “火眼金睛”,地面像元分辨率能做到 0.5 米。 啥概念?就是它在几百公里高的轨道上,能看清地面上一辆轿车的品牌 logo,连屋顶上的太阳能板排列都能数得清。 火箭飞行过程很顺利,精准把 “江苏地质号” 送到了预定的近地轨道。 按常理说,卫星刚入轨得先 “喘口气”,调整姿态、校准仪器,一般要 1 到 2 天才能传回有效影像。 可 “江苏地质号” 完全没按套路来,刚在轨道上稳定下来就开机工作。 仅仅 3 个小时后,位于长春的长光卫星地面接收站就收到了它发回来的第一组数据。 解码完成后,屏幕上跳出了俄罗斯克麦罗沃地区的高清影像。 画面里,鄂毕河的支流像银色丝带一样穿过林地,岸边的工厂区、铁路线清晰可见,甚至能看到铁路上停着的货运列车,连车厢的轮廓都清清楚楚。 为啥第一波影像会选在俄罗斯克麦罗沃?这地方可不是随便挑的。 克麦罗沃是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工业重镇,地下藏着巨量的煤炭资源,地面上还有大片的针叶林和农业种植区,也是中俄能源合作、林业合作的重要区域。 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里,有不少就来自这一带的矿区。 有了 “江苏地质号” 的影像,能更精准地监测矿区的开采进度,也能实时跟踪森林的生态变化,这些数据对两国合作项目的规划、运输路线的优化都特别有用。 其实 “江苏地质号” 只是 “吉林一号” 卫星家族的冰山一角。 从 2015 年第一颗 “吉林一号” 卫星发射至今,这个家族已经有上百颗卫星在轨运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遥感卫星星座。 现在这个星座的 “覆盖能力” 和 “响应速度” 都很能打 —— 对全球任意一个地点,每天能拍摄好几次,要是有紧急情况,比如地震、洪水,还能调整轨道优先拍摄,最快几十分钟就能传回影像。 这次发射 “江苏地质号” 的 “引力一号”,还有个很重要的意义 —— 它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的运载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造这枚火箭的蓝箭航天,是国内的民营航天企业,以前大家总觉得航天是 “国家队” 的事,现在民营企业也能造出全球领先的固体火箭。 现在全球能做到 “发射当天出高清影像” 的国家没几个。这背后不是运气,是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精准、高速数据传输链路的通畅,还有地面接收站的高效配合。 未来随着更多 “吉林一号” 卫星和 “引力一号” 火箭的发射,中国的 “超级天眼” 还会看得更远、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