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禁中国上空间站,能逼荷兰不卖光刻机,能禁伊朗石油流向中国,能拒中国电动车入

九鼎观世道 2025-10-20 14:25:40

美国能禁中国上空间站,能逼荷兰不卖光刻机,能禁伊朗石油流向中国,能拒中国电动车入境,却唯独不敢让中国稀土断供!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如果说中美博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棋局,那稀土无疑成了中国棋盘上最有分量的一颗“关键子”。 回望过去十几年,美国在外空、芯片、能源、汽车等赛道频频出招,甚至可以强行让盟友“站队”,但每到稀土这关,气势就明显弱了下来。为什么?这背后其实是全球科技与资源体系的“软肋”暴露无遗。 先看美国的手法。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法案”,一句话就把中国挡在国际空间站体系之外。NASA、欧空局、俄罗斯玩得热闹,中国只能自力更生。 芯片更不用说,荷兰ASML的EUV光刻机本来全球供货,美国说停就停,不仅自己禁,还逼着盟友一起卡中国脖子。伊朗石油?美国制裁多年,绕道第三国、换船、金融限制层层加码。 中国新能源车想进美国,关税和技术壁垒一座接一座,环保只是说辞,关键是怕中国产业链渗透太深。 但等到稀土,美国的“强硬”就成了“紧张”。2023年中国对部分稀土品种加强出口管控,尤其是高端领域急需的重稀土,立刻让美国坐不住。 数据摆在那:中国稀土产量全球占七成以上,掌握着最关键的中下游提纯和加工环节。美国自家矿山不是没有,开采成本高、环境压力大、分离技术还远远落后,根本不够用。盟友呢? 澳大利亚、缅甸能挖,但规模和技术都有限,远远接不上中国的“量级”。所以说,在稀土问题上,美国喊得再响,实际动作却小心翼翼——嘴上要“脱钩”,背后还得抢中国的货。 这其实很讽刺。美国可以一边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极限施压”,一边又必须依赖中国稀土维持自己的高端制造。你能关我门、断我路,却偏偏不敢断供稀土。 理由很现实:稀土是高端芯片、风电、电动车、导弹、雷达、航空发动机等产业链的“地基”。没有它,哪怕你有再好的设计、再先进的工厂,也只能停工。 美国不是不想自给自足,这几年已经开始囤货、复产冷战时代的矿山,甚至想跟澳洲、日本合建替代链。但现实是,投入巨大、周期漫长、工艺难度高,根本补不上短期缺口。 美国嘴上说公平竞争,真到自己有短板时就搬出“自由市场失灵”,一旦中国用资源调控反制,立刻指责中国“武器化全球供应链”。这种双标,其实是国际博弈的常态。 你能把芯片当武器,凭什么我不能用稀土还击?全球供应链的平衡,从来都不是靠谁让谁,而是靠实力和底牌。美国早已不是第一次被资源卡住脖子。冷战时吃过石油的亏,这次又轮到稀土。 中国其实很克制。过去十年,从没用稀土“主动开战”,大多数时候还在保障全球市场稳定。但美国的“极限施压”越来越变本加厉,逼得中国不得不思考:资源到底该怎么用,国家利益和全球责任如何平衡? 有底气是好事,不代表要轻易摔牌,但也绝不能让对手觉得“中国资源好欺负”。美国一边拉盟友围堵中国,一边又希望中国持续供应稀土,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现实中根本走不远。 如果你是决策者,该怎么选?继续大方供应,可能换来短暂平静,但也容易让对手形成“依赖惯性”;适度收紧,既能提醒对方“别把资源当成理所当然”,也能为自己争取更多谈判空间。 其实最关键的,是让世界明白,稀土不是威胁,而是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正当权益。你想公平,那就请先别搞“双标”;你要合作,那就别想着一边吃饭一边掀桌。 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卖资源、不讲条件的“世界工厂”。稀土只是开端,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分工和博弈,才刚刚开始。你觉得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该怎么拿捏分寸? 信源:中国日报网——为什么美国人害怕中国的稀土管制

0 阅读:47
九鼎观世道

九鼎观世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