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特朗普宣布与中国进入贸易战!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周三表示,美国与中国已经陷入一场贸易战争;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议延长对中国商品高关税的暂停期,以解决双方在关键矿产出口管制上的冲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如果说过去的中美贸易摩擦像两位棋手在棋盘上试探着落子,那么最近的局势,已经变成了推翻棋盘的“明牌对抗”。 特朗普再度高调宣称“中美进入贸易战”,一时间,关税、稀土、产业链这些词语再次成为全球财经头条。 可这一次的较量,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美国的强势背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焦虑,而中国则在关键领域掌握了让对手不得不重新评估的底牌。 这场风波的源头并不复杂。几周前,中国有关部门出台新规,规定所有含有中国稀土成分的产品出境前,必须经过官方审批。 别小看这一道“审批闸门”,它实际上像一道关卡,直接影响到全球高科技生产线的“血脉”。放在十年前,这招或许引不起太大波澜,但如今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配角”。 在稀土领域,中国的市场份额长期高居全球第一,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甚至先进武器的核心部件,都绕不开中国材料的影子。美国一旦被卡住脖子,整个产业链就会像齿轮进了沙子一样,转动变得艰难。 特朗普的回应,充满了他一贯的强硬话风。他扬言要对中国商品加征超高关税,甚至喊出口头“百分之一百”,还不忘把食用油等农产品作为谈判筹码。 乍一看,这似乎是“以力压人”,但细细品味,未免有些急躁的成分。毕竟,美国自己也清楚,贸易战并不是零和游戏。关税打上去,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一样会承担代价,全球供应链的成本只会更高。 而财政部长贝森特,则选择了另一种风格。他主张延长对华加征关税的暂停期,希望通过谈判给双方找喘息空间。 他的态度看似温和,实则并没有松口,反而在背后打起了“小算盘”——一边寻求谈判,一边强调绝不让中国掌握稀土主导权,甚至提出要联合盟友共同施压。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既是为了安抚国内产业,也是对外释放压力,但说到底,还是希望通过联合遏制,来保住美国的产业优势。 美国贸易代表也没闲着。她坦言,中国的新规操作起来确实麻烦,稀土早已渗透进几乎所有高端制造领域。 想象一下,全球每卖出一部智能手机、每开出一辆新能源车,都要层层报批,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自然大打折扣。美国当然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尝试寻找替代解决办法。 但稀土这种资源,并不是砸钱挖矿就能短期“自给自足”的。全球稀土资源分布极不平均,产业链重建不仅耗资巨大,还需要多年时间。更何况,哪怕美国拉上盟友一起“自救”,也难以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实际上,所谓“联合盟友”在现实中也有不少障碍。表面上,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公开支持美国的立场,但到了具体资源分配、技术转让、投资利益上,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毕竟,稀土并不是光靠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谁都不愿意为别人“火中取栗”。 这次争端其实也暴露出一个趋势:中国正悄然完成从“世界工厂”到“供应链核心”的转变。过去,我们总被贴上“低端制造”的标签,但现在,中国在稀土、锂电池、关键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已然有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中国不仅掌握了资源的开采,还在提纯、分离、应用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也是为什么,面对美国施压,中国敢于亮出“审批闸门”这张底牌。 对于美国而言,难受的不只是“卡脖子”的现实,更是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美国曾经以规则制定者自居,但如今不得不面对一些关键环节已经不再由自己主导。 特朗普的“高关税”大棒用得越多,反而越暴露出美国对中国的依赖。更重要的是,靠贸易壁垒和政治施压,短期也许能带来一点谈判优势,但长期来看,只会加速全球产业链的分化和重组。 有意思的是,这场博弈中,双方的民众其实都在默默承受代价。美国人发现,物价上涨、零部件短缺开始影响到日常生活;而中国企业则在应对各种新规和挑战时,加快了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贸易战表面上是国家之间的较量,背后却是无数企业、工人、消费者承受着“看不见的阵痛”。 你觉得这场中美贸易新冲突,最后会走向怎样?
彭博社:特朗普宣布与中国进入贸易战!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周三表示,美国与中国已经陷入
九鼎观世道
2025-10-20 10:24: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