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用了抗癌药之后,副作用越大,就说明效果越好?比如在免疫治疗后,有些人会出现皮疹、皮肤瘙痒或者过敏性皮炎,这些都是常见的皮肤反应。 还有些人会有口腔溃疡、腹泻等黏膜方面的不适。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和黏膜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免疫细胞在攻击肿瘤的同时,有时也会误伤到正常的组织细胞,从而引发这些不良反应。 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并没有可靠的研究证实:副作用越严重,治疗效果就越好。 真正评估一种癌症治疗是否有效,最终还是要靠影像学检查来说话,比如CT、PET-CT等。医生会通过这些检查来观察肿瘤大小、密度有没有变化,如果肿瘤缩小了,那才说明治疗是有效的。 不过,在免疫治疗中,有时会出现一个挺特别的现象:肿瘤在影像上看可能没怎么缩小,但实际上里面的癌细胞已经被免疫细胞消灭得差不多了。 我在临床工作中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片子显示肿瘤大小没变,但我判断癌细胞其实已经大部分被杀死了。 这时候,同事或学生会问我:“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 我常半开玩笑说:靠“面相”!其实,这背后靠的是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通过观察病人的整体状态、症状变化和各项指标,即使影像上肿瘤没缩小,也能推断出治疗可能已经起效。后来手术后的病理结果,也往往证实了这样的判断。 所以,副作用大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疗效好坏,关键还是要结合影像检查和医生的全面评估,才能得出靠谱的结论。[谢谢][玫瑰]
肺癌的免疫治疗,很多晚期病人用上之后,效果非常明显,甚至能实现长期生存。那不少早
【2评论】【10点赞】
游戏人间
癌症病人多是自己吓死自己的,治疗癌症越不当回事越好,看开了出去旅游的倒可能不治疗都能好,很多药物能杀死癌细胞,却不能阻止身体再产生癌细胞,阻止身体再产生癌细胞的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别当回事,有个好心情。 医生治病不治命,命中注定该死再怎么治也是死,要改变命运必须洗心革面做个好人,从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倒可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