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认同台湾省的侯汉廷说的一句话: 他说,当中国还很穷很破烂的时候,有人不愿意当中国人,那个叫人性,好像早年的时候,很多人就移民了。 但是有人尽管中国很穷很烂,还愿意当中国人的叫勇气,比如说革命的先贤先烈,孙中山先生等。 侯汉廷这个名字,在两岸舆论场中并不陌生。作为新党青年军的代表人物,他曾在多次访谈中强调自己的统派立场,呼吁台湾年轻人“平视大陆”,跳脱意识形态的桎梏。他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是台湾统派,我热爱台湾……立足,台湾是我的家园;文化,中华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国;未来,中国是我们的出路。”。这种观点的背后,是一种深沉的历史自觉——既认同脚下土地的现实,也认同血脉中的文化源头。 孙中山先生的故事,恰恰为这种“贫穷中的坚守”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被迫流亡海外,一度在伦敦被清使馆绑架囚禁,命悬一线。清政府悬赏千两白银通缉他,他却选择断发改装,以示与旧时代的决裂。在流亡期间,他经常睡在书馆地上,穿着粗劣衣物,靠一碗面条充饥。贫穷与危险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坚定地思考如何拯救积贫积弱的中国。 孙中山在海外华侨中寻找支持,但这条路同样充满荆棘。1904年他赴美时,因美国实施“排华法案”,不得不凭借夏威夷亲友协助取得出生证明,以美国公民身份入境。然而这个身份充满争议且短暂——1909年美国国务院明确表示他不符合公民资格。这一切权宜之计,只为争取革命空间。 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普通华侨的身影。新加坡的“星州三杰”张永福、陈楚楠和林义顺,拿出自己的财富甚至提供宅院“晚晴园”作为孙中山策划革命的基地。辛亥革命成功后,他们并未借此谋取高官厚禄,反而继续在财政上支持中国的未来。这些华侨的选择,超越了简单的人性趋利,展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勇气。 今天,侯汉廷等新党青年军在台湾面对的政治环境同样复杂。他们描述“统派政治生存空间狭小,处境艰难”,甚至遭受政治打压,却依然坚持推动两岸和平对话。侯汉廷强调,统派必须让人民理解“统派比独派更爱台湾”,才能说服民众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性。这种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孙中山那一代人的选择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人性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无可厚非;勇气却是在艰难时刻依然选择责任与担当。从孙中山到今日仍在为两岸交流奔波的人们,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认同不只存在于繁荣昌盛之时,更闪耀于风雨飘摇之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2评论】【12点赞】
中国伟大复兴万岁
只要这些年轻人越来越多,台海战争就暴发不了!
老于 回复 10-19 15:19
你说的不一定对,不见得是可能性越来越小,而是统一后更好治理。
周本
后面应该再接一句 当中国发达了,还有人不愿当中国人,那真是蠢的要命了
心宽路远 回复 10-19 17:30
对
随风而起的鱼
做为中华儿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
海
现在的中国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撒热血建起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们。如果我们把他们忘了或者精神丢了,忘恩负义,就不配做中国人。
zzc1990
什么狗屁人性,你连国家民族都背叛,你这不是人性你这是贱性!
用户10xxx43
支持
溜溜
中华好男儿![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64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爱国尽孝没有前提条件,台蛙们,是不是家谱都烧了,祖宗的坟头都平了,一提统一好象要宰了你们似的,国家千方百计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台蛙们就绞尽脑汁只要和平,你们认为可能吗,没有统一,那有万世和平。
无聊
加油,解放军已经在路上了,统派的好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感恩的心
年轻人要多读书学会思考,人生才能清澈通达,有所作为。[微笑]
用户15xxx64
新党在台湾的支持率几乎是零。
陆乘风
你还支持?狗还不嫌弃主人家穷呢。
用户15xxx51
台海战争是否爆发,完全取决于美国,但战争规模是否仅限于台海,则要看中国了
用户10xxx17
跟马英九的三不有什么区别
用户18xxx10
我们希望和平,但是我们也知道和平不存在了
燕南知流年
那边800万抖音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