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口气制裁了11家中国实体,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呼应荷兰安世半导体那事儿,跟着西方国家搞“狼群战术”呢。 最近,一场看似精心协调的“狼群战术”正在上演。从英国将11家中国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到荷兰政府出手剥夺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治理权,这波操作的目标很明确。 但这套组合拳,与其说是力量的展示,不如说更像一把投向自己的回旋镖,其背后隐藏的逻辑断裂和自我矛盾,正在暴露一种深刻的战略焦虑。 表面上,制裁的理由冠冕堂皇——“国家安全”、“支持俄罗斯军工”,甚至还有些奇怪的“内部管理问题”。 但扒开一看,深层动机其实藏不住。当看到中国高科技制造份额十年间从18%蹿升到32%时,那种技术优势流失的焦虑感,才是这一切的真正驱动力。 最有意思的是英国的表演。商务大臣彼得·凯尔前脚刚在北京许诺要削减10亿英镑的贸易壁垒,24小时后,伦敦的制裁令就下来了。这种戏剧性的“变脸”,让严肃的国际政治操作,看起来有点像一场“政治过家家”。 这伙所谓的“狼群”,其实各有各的算盘。美国是幕后总指挥,用“穿透规则”扩大战果;荷兰则显得有些被动,以牺牲本国企业安世的核心技术为代价换取了什么? 英国更像个急于“表忠心”的追随者,在脱欧的泥潭和国内5.8%通胀率的压力下,试图用制裁来转移内部矛盾。这完全不是统一规划的战略,反倒更像机会主义式的凑单行为。 然而,外部的封锁并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成了中国技术自主的催化剂。回望历史便知,它总是以一种惊人相似的方式呈现。当年的“两弹一星”就是这么被逼出来的。现在的压力,不过是在加速这一进程。 看看华为就知道了。被极限施压三年后,人家带着自己的国产芯片又杀回来了。这证明,封锁并不能扼杀技术突破,反而会催生出强大的替代体系。中国的应对策略已经升级,不再是简单的对等反制,而是“双轨并进”。 一边在世贸组织框架内据理力争,一边加速构建自己的技术生态。“鸿蒙”、“北斗”这些曾经的“备胎”,正在加速转正。 每一次制裁,都像一次压力测试,暴露一个短板,然后迅速修复。这种越压越强的特性,就是一种“反脆弱性”,是破解封锁的终极答案。 真正长远的损害,反而是制裁者自己要承受的。中国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股权治理权,被荷兰政府在未开庭审理的情况下直接夺走。 这种公然撕毁商业规则的行为,给全球投资者传递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你的资产,随时可能因为政治需要而被“合法”掠夺。 这种做法无疑会吓退潜在的投资者,严重动摇其市场的国际信誉。制裁令一出,在伦敦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应声下跌。 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拿长期的市场机遇去交换短期的政治姿态,简直是战略上的“臭棋”。 追根溯源,此乃两种发展模式间激起的激烈碰撞。当一种模式越来越依赖封闭、排他和强制手段时,它其实已经暴露了底气不足。 而开放与合作,尽管短期会遭遇波折,但更符合历史潮流。封闭必然导致衰落,这几乎是铁律。 这把技术压制的回旋镖,最终会精准地击中投出它的人。真正的力量,从来都不是源于打压对手,而是源于构建一个开放、可预测且让人信服的体系。 背离这一点的任何尝试,都将发现自己不过是在与未来为敌。 信源:英国政府制裁11家中国实体,中使馆回应 2025-10-16 12:13·南方网
荷兰经济大臣亲自出面,背后原因不简单!荷兰要谈了!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
【139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