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024年,高志凯在多哈论坛上的一次辩论中,用一句犀利的话直接引爆了全场

士气沉沉 2025-10-18 09:54:28

[微风]2024年,高志凯在多哈论坛上的一次辩论中,用一句犀利的话直接引爆了全场:“当我的祖先在修长城的时候,你的祖先可能还被铁链锁着当奴隶。”这句话不仅让人拍案叫绝,更让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话有点冲,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反击方式,直接戳中了对方的痛点。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位来自津巴布韦的学生站起来质疑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说这是“新殖民主义”,还特别提到议会大楼建设和锂矿开采。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新鲜,西方媒体经常这么炒作,说中国给非洲设下了“债务陷阱”。但高志凯没有直接反驳这些指控,而是选择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历史。 他先提到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在修长城,那是为了保护家园,抵御外敌。而同一时期的非洲,许多人正被铁链锁着,被迫在矿场里当奴隶。 这种对比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基于真实的历史。西方从15世纪开始搞三角贸易,数百万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换来的却是原料和利润。英国等殖民者在非洲开矿,监工拿着皮鞭监督劳工,这段历史至今仍是国际公认的耻辱。 高志凯的话虽然尖锐,但并没有针对个人,而是直指制度性的不公。他其实是在提醒对方,在指责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历史。 这种反击方式既不伤和气,又让对方难以招架,因为它触及了集体记忆的痛点。 为了让论点更有说服力,高志凯还拿出了具体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平均利率是5.2%,还附加了26项条款,包括财政紧缩和私有化要求,这些往往让非洲国家的民生压力更大。 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援助利率只有3.1%,主要附加的是环保标准,确保项目能持续下去。这些数字不是空谈,而是公开报告中的事实。 现实案例也支持高志凯的观点。津巴布韦过去十年里,唯一提前还清的外债就是中国资助的卡里巴南岸水电站贷款。这个项目如今为数万户家庭提供了电力,远不止是债务关系那么简单。 在埃塞俄比亚的乡村,中国援建的公路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过去,他们得背着咖啡豆翻山越岭十几公里去卖,现在公路通了,生意好做了,生活也改善了。 高志凯的反击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他没有陷入对方设下的逻辑陷阱,而是用历史和事实说话。 这种“用你的逻辑,打你的脸”的方式,不仅让质疑者哑口无言,也让现场观众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原来面对挑衅,可以不用气急败坏,也不用憋屈解释,而是用智慧和事实直接回击。 这件事也让人思考,为什么西方媒体总喜欢把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说成“新殖民主义”?或许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历史就是靠殖民和掠夺起家的,所以很难理解平等合作是什么样子。 中国在非洲修路建桥、建医院、铺电缆、盖学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改变,非洲人民出门有新路、看病有新院,这些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高志凯的反击之所以引发全网热议,不仅是因为话说得犀利,更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被长期忽略的事实:西方总喜欢指责别人,却对自己的历史罪行避而不谈。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模式强调互惠,不像西方那样只顾掠夺资源。中国没有在非洲建租界,没有立种族歧视的牌子,而是帮非洲国家建设能带动经济的项目。 这件事也让人想到,面对质疑和挑衅,有时候直接回击比解释更有效。高志凯用历史和事实说话,不仅维护了中国的立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真相。这种反击方式,或许值得更多人学习。 你怎么看高志凯的这次反击?你觉得面对质疑时,直接回击和耐心解释哪种方式更有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113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