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安顾问:中国用了12年,花了3000亿美金,才研发出5G,而印度只用两年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在一次大学典礼上放了个“大炮”:中国花了12年、砸了3000亿美元才搞出5G,而印度只用了两年半。 台下学生立刻欢呼,媒体也跟着起劲,标题一个比一个响亮——“印度5G弯道超车中国”“5G完全本土化”“两年半超越12年”。听上去好像印度已经成了通信科技的新领头羊。 可真相要是这么简单,那全球通信巨头怕早都哭晕在厕所了。印度5G确实发展得快,但那是“部署快”,不是“研发快”。这两件事,可不是一个意思。 先看时间线。印度的5G建设是2022年7月启动的,当时政府拍卖了5G频谱,两大运营商——信实Jio和Bharti Airtel一出手就拿下大头。 三个月后,也就是同年10月,德里、孟买这些大城市就开始上线5G。2023年底,覆盖的城市已经超过一百个。 到了2024年10月,全国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算下来,确实两年多就干完了,这个速度在全球都算“开挂”。 但问题来了:这5G网络真是印度人自己搞出来的吗?答案是——不是。 印度的运营商买的是诺基亚、爱立信、三星的成套设备,连基站、天线、核心网这些关键部件都是现成的。 比如Airtel在2022年就跟诺基亚签了25亿美元的合同,把设备直接拉到全国各地装上。再加上印度本地施工队效率高,铺得快,这才有了那种“神速”的感觉。 也就是说,印度的5G建设更像是“买设备+快施工”。技术底子全是别人家的。可到了印度政客嘴里,就成了“自主研发”,这跨度比跨栏还大。 当然,印度政府也不是完全没做事。他们确实聪明,知道靠市场当筹码,搞了个“生产激励计划”。 意思是:谁想卖我设备,可以,但得在印度设厂生产,还得保证本地化比例。刚开始要求50%,后来提到65%。这招叫“用市场换制造”,有点像“请进来再消化吸收”。 于是诺基亚在金奈建厂,一年能产800万台5G设备,还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爱立信也在浦那开了工厂,带动了几千个就业岗位;三星更不含糊,直接投了几十亿美元造4G、5G设备。 所以说,印度确实通过这波5G建设带动了制造业,也学到点组装工艺。但要说是“研发技术”,那真是言过其实。核心的标准、芯片、算法、通信协议,全在外国公司手里。 现在印度的5G网络大多是“非独立组网”,意思就是靠原来的4G核心网撑着跑5G信号。相比中国、韩国那种“独立组网”,技术含量低不少。连印度国营的BSNL都说要到2025年才有可能全面升级独立组网。 那印度口中的“自研5G”又从哪来?其实是他们把“部署”当成“研发”。 信实Jio自己也宣传说“自主技术”,但业内人都知道,他们的设备很多是爱立信授权的。至于印度本土公司HFCL、Tejas Networks这些,主要干的是低端组装和网络集成,离真正的5G核心研发还差十万八千里。 说到这儿,就得拿中国的5G出来对比一下。中国搞5G那是十几年磨一剑。 早在2008年,工信部就开始组织专家研究下一代通信技术;2013年成立IMT-2020推进组;2016年上海建成第一个5G试验网;2019年发放商用牌照,全国三大运营商同步上线;到2023年,中国建成了接近90万个5G基站,是全球最大的5G网络。 这背后,不只是建基站的钱,还包括标准制定、芯片研发、设备制造的全链条投入。业内估算,中国累计投入超过3000亿美元。而且这3000亿不是“买设备的钱”,而是从科研、测试到标准全流程的真研发。 华为、中兴这些企业几乎参与了所有国际标准制定会议,掌握了全球超过13%的5G核心专利。现在华为5G专利全球第一,连苹果和高通都得交授权费。也就是说,中国是5G的“造技术的人”,印度是“用技术的人”。这区别,太明显了。 再看技术细节,印度5G的主要信号频段、通信标准,全是跟随国际体系的。他们自己没有提出过任何新的编码方案、调制算法或核心网络协议。而中国早就有自己的标准体系,还参与主导了国际电联的5G定义。 还有一点有意思:印度因为排除了华为和中兴,觉得“去中国化”了,但实际上,哪怕他们买爱立信或诺基亚的设备,也要间接付华为的专利费,因为这些厂商之间早就签过交叉授权协议。你只要用5G设备,就绕不过中国技术。连苹果、高通都得交钱,印度自然也跑不掉。 当然,印度的成绩也不能全否认。两年多就实现全国5G覆盖,执行力确实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他们展现了“大市场+快部署”的威力。 政府给批地、批频谱,运营商敢投钱,外企愿意来建厂,这种合力让5G网络铺得又快又广。可以说,印度的成功更多来自政策执行力和市场规模,而不是技术创新。
印度国安顾问:中国用了12年,花了3000亿美金,才研发出5G,而印度只用两年半
小胖胖说科技
2025-10-17 19:29:02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