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能聪明成这样?70后学霸夫妻从哈工大毕业后,没继续深造,也没随便找个工作,而是一咬牙跑去非洲,靠卖纸尿裤赚了32个亿,今年都准备上市了! 这故事的起点,得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沈延昌先到了一家派驻尼日利亚的港资企业工作,算是和非洲结了缘。 但当地疟疾横行,他干了两年就不得不回国。不过啊,这段经历让他亲眼看到了非洲这片土地的巨大潜力——尤其是,那儿简直就是个“生活用品荒漠”,很多东西都缺得很。 一个很关键的契机是,当时尼日利亚的一位供应商信任他,托他在国内采购一批价值20万美元的货物,这让他看到了中间贸易的商机。 于是,2000年,夫妻俩在广州创办了公司,开始往尼日利亚等国家出口建材、日用品这些东西。 这边生意摸索着,那边杨艳娟的学业和事业也没停下,她继续深造,后来还在华南理工大学当过讲师和副教授。 可以想象,那会儿她大概是边教书,边做着丈夫生意上的“军师”。 2004年,他们正式进军西非市场。就这样到了2018年,他们开始在非洲本地建设生产工厂,实现了从贸易到“工贸一体”的跨越。 这在非洲本地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更能灵活响应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根据他们的招股书和市场数据,以2024年的销量计算,他们在非洲的婴儿纸尿裤市场和卫生巾市场都排到了第一,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0.3%和15.6%。 2024年,公司收入达到了约4.54亿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 如今,他们的产品已经进入了非洲的千家万户。 说起他们成功的钥匙,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本土化”这三个字。他们可不是简单地把国内的东西卖过去就算了。 他们发现非洲宝宝普遍体型更壮实,就特意把纸尿裤的腰围加宽了2厘米,腿围也做了弹性更好的设计。 考虑到非洲很多地方电力供应不稳定甚至缺乏,家庭可能没有烘干机,他们就把纸尿裤的吸水量提高了30%,让一片能顶更久,妈妈们半夜就不用老起来换。 价格上更是实在,走的是亲民路线,2024年他们的婴儿纸尿裤平均每片才卖8.29美分(大概0.59元人民币),让普通家庭也买得起。 光有产品还不行,渠道也得接地气。他们没只盯着大城市的大超市,而是用了更“土”但更有效的方法——比如租用三轮车,带着货直接跑到村口,给妈妈们送试用装,用效果说话。 看到网友说“在陌生的土地打造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太不容易了”,这话可真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是啊,这就像在一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别人只看到了石头和沙土,他们却看出了底下可能涌动的泉水。 这种发现“蓝海”的能力,比单纯会做生意要珍贵得多!
人怎么能聪明成这样?70后学霸夫妻从哈工大毕业后,没继续深造,也没随便找个工作,
尘字心之所向
2025-10-17 15:38:4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