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人称人民公敌,75年快断气前几个小时念念不忘的不是家人,而是民国著名教育家

椰子说历史 2025-10-17 11:34:44

蒋介石人称人民公敌,75年快断气前几个小时念念不忘的不是家人,而是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 一九七五年,不是宋美龄,也不是蒋经国,蒋介石躺在病床上,嘴里翻来覆去就两个词,南开,伯苓,旁边伺候的人听得清清楚楚,都记了下来,写进了档案里,其他人不懂,他也没多解释,这张伯苓,不是自家人,更不是带兵的伙计,可日记本翻开,这个名字出现的次数,多到数不清,七二年以后,那真是隔三差五就写一次,旁边还特地标上,吾友,吾师,教育救国。 张伯苓是谁,一个天津人,办南开的,搞教育的,跟蒋介石八竿子打不着,俩人小时候不在一个地儿,年轻时候干的也不是一行,蒋介石家里搞买卖,十九岁就跑去国外学军事,信的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折腾了三十年,搞政变,北伐,打日本人,一辈子都绕着权力打转,张伯苓呢,比蒋介石大十一岁,年轻时也当过兵。 甲午战争一打完,他觉得这条路不对,辞了职,跑出国,回来就办学校,南开就是这么来的,整整四十年,张伯苓天天跟学生泡在一起,蒋介石天天跟将军们混在一起,完全是两条路,碰不着面,但偶尔也会有点交集,九一八那年,蒋介石弄了个委员会,开会讲话,用的词就是张伯苓那套“青年觉悟,教育救国”。 那时候南开挂了黑旗,张伯苓站在操场上喊,国家要亡,根子是教育先亡了,台下的学生哭成一团,蒋介石心里明白这个理,枪再多,人不教化,都是白费,他去北方转悠,特地跑去天津,南开的校舍,操场,教学楼,张伯苓领着他看,他嘴上说这学校好,回头就批了钱,日本人一来,南开被炸成一片废墟,张伯苓捡了几块砖头就去了重庆,在山城里,教学楼又给盖起来了,墙上八个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蒋介石去看过,日记里写,这种精神才能立国,之后俩人就没怎么见了,再见面,提的还是这八个字,张伯苓不怎么说话了,蒋介石也不多问,抗战一打完,张伯苓回天津,蒋介石在南京,都老了,国家也快裂开了,张伯苓公开说,教育不能给哪个党派当工具,这话很快就传到南京,有人说要办他,蒋介石摆摆手,说这是个真人,别管。 四八年,张伯苓写信劝他别打了,信送到南京,让秘书给压下了,根本没到蒋介石手里,四九年蒋介石去了台湾,张伯苓留在北平,再也没通过信,没见过面,两年后,张伯苓病没了,蒋介石在台北搞戒严,心里头不踏实,日记里就写了一句,伯苓兄走了,国家没了教育的魂,人老了,很多事才慢慢看透,七三年,他在日记旁边写,教育不立,国家就没根。 七四年翻出那封劝和的信,看完了,在边上写,我真对不住他,搞了五十年国家,靠枪,靠法令,靠党,靠戒严,蒋介石以为这些能管住人,到头来才发现,人是需要教的,张伯苓花四十年教人怎么做人,蒋介石花五十年管这个国,临死前,脑子里就剩下南开,伯苓,旁边的人以为是说胡话,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张伯苓这样的人,他到死都忘不了,那不是个朋友,那是他一辈子都没建成的一种中国,一个讲道理,守信义,教育能比军队还管用的中国,蒋介石想了一辈子强国,最后发现自己输给了张伯苓墙上那八个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0 阅读:48
椰子说历史

椰子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