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个趋势很多事情的判定标准不再是是非对错,而是所谓的"公平"。无论是消费者与商家、男女之间、企业主与员工,还是老弱与健康人群,往往都是"谁弱谁有理"——对弱势方过度袒护,以此寻求表面平衡。
但这种做法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每个人的内心承受力是有限且平等的。强势一方未必比弱势方心理韧性更强。每一次看似"照顾弱者"的不公正裁决,都会对强势方造成心理冲击。当这类不公积累到一定程度,强势群体的心理承受底线被不断突破,最终将引发整体心态的异变。
具体表现俯拾皆是:男性遭遇女性指控强奸时,往往未经调查就被优先盘查;健康人搀扶跌倒的老弱病残,反而可能被反咬"不是你撞的为何要扶";婚姻中无论对错,即便女方出轨,男方权益也常让位于"保护妇女权益";员工滥用劳动法维权时,企业却缺乏对不负责任员工的制约手段;消费者能通过工商投诉企业,但商家面对无理退款/仅退款要求时却维权困难。
世界的真正公平,从来不是靠"和稀泥"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