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台上,一张年轻稚嫩的面庞,却肩扛中将军衔,着实令人惊叹,不禁让人感叹,时势造就了英雄啊!这位将军便是“万岁军”38军政委刘西元,彼时的他眉清目朗,带着娃娃相,气质儒雅,很难想象他经历过怎样的枪林弹雨。 很多人不知道,这年刘西元才38岁,在开国中将里算是绝对的“年轻人”。要知道,当时不少将军都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就跟着队伍走,熬了二十多年才等到授衔,可刘西元的成长速度,简直像坐了火箭——不是靠运气,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早在红军时期,他就从通讯员做起,跟着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别人扛枪打仗,他还得背着公文包,把重要文件护得严严实实,哪怕自己饿肚子,也得先保证文件不丢。有一次过草地,他得了伤寒,高烧不退,战友想把他留下,他却咬着牙说“死也死在队伍里”,最后硬是拽着马尾巴,一步步跟着大部队走了出来。 后来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他成了38军的政委,和军长梁兴初搭档。第一次战役时,38军因为情报失误没打好,彭老总当着众人的面把梁兴初骂了一顿。刘西元没跟着急,而是拉着梁兴初一起分析问题,还挨个找师团干部谈心,把大家的士气又鼓了起来。也就是这之后,38军在第二次战役里打出了“万岁军”的名头——穿插三所里、血战松骨峰,每一场硬仗背后,都有刘西元做思想工作、稳定军心的功劳。 有人说他“娃娃相”镇不住场子,可战士们都服他。松骨峰战斗时,一个连队被敌人包围,弹尽粮绝,刘西元听说后,亲自跑到前线指挥部,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增援。他说“战士们在前面拼命,我们不能让他们寒心”,最后硬是调来了预备队,把被困的战士们救了出来。战后清点人数,那个连队只剩二十多个人,刘西元握着幸存战士的手,眼泪都掉了下来——他的儒雅,从来不是软弱,是把战士们的命放在心尖上。 授衔时,毛主席特意走到他面前,握着他的手说“刘西元,你年轻有为啊”。这句评价,背后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场生死考验。谁能想到,那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娃娃政委”,在战场上能带着部队冲锋陷阵,在后方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滴水不漏。 其实,像刘西元这样的将军,在开国将帅里还有不少。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是时代推着他们走上战场,是责任让他们扛起重担。年轻不是缺点,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年轻,反而更有冲劲、更有担当。刘西元的故事,从来不是“时势造英雄”那么简单——是他自己抓住了时势,用勇气和智慧,把自己活成了英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陈云晚年回忆说,遵义会议上有两个人反对毛主席。一个是凯丰,他反对最坚决,态度最明
【3评论】【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