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发生军事政变!军方接管政府,总统躲藏却拒绝下台】
塔那那利佛的清晨醒来不是鸟鸣,而是军车的发动声。14日那场宣布,像极了老戏骨翻出的剧本:军官走上总统府台阶,朗读“接管声明”,暂停宪法、解散法院与选委会,只有国民议会被留了个空位。宣读者米夏埃尔·兰德里亚尼里纳说,军方是在“宪法未受尊重”的前提下接过权力,要和过渡政府并肩治理,时限是“约两年”,并打算在此期间组织新宪法公投与大选。话落,掌声、疑虑、庆祝与惶恐一起涌上街头。
而坐在视频里、对外宣称“已转移到安全地点”的拉乔利纳,把剧情又拉回另一条线。他在社媒上说自己仍对国内事务负责,称有人对他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这话像是旧时代的台词:既不下台,也不接受被推翻的宿命。议会这一边则动作迅速:在宣布解散国民议会的法令后,副议长质疑其“合法性”,并以“玩忽职守”推动对总统的弹劾,131名议员出席,130票赞成,弹劾案通过——政治的摩擦,在短短几天内把宪政变成了程序争夺的剧场。
这样的事并非毫无前兆。9月25日开始的示威并不是为了一时兴起的情绪,而是为缺水断电、生活质疑和对治理无能的长期积累。青年上街、军营哗变、执法部分失控,这一连串看似不同的事件,其实是同一个民族的耐心被一点点耗尽后的集体爆发。抗议并非只为口号,街头上诉说的是每天的水表、停电的深夜和无法兑现的承诺。
回到那句“宪法未受尊重”,这话语有它的重量,也有它的弹性。军方把接管说成是修复秩序的必要之举,把暂停宪法说成是为了重建合法性。但历史像一面镜子:2009年,这支部队就曾在政变中扮演关键角色,推翻当时的总统,带来一段新的政治秩序——那一次,表面上迎来过短暂的“稳定”,底下却埋下了长期的裂痕。如今当军方再次回到政治前台,回忆和现实交织成问号:军事介入能否真正解决供水、电力、腐败和失业这些顽疾?能否把愤怒转化为制度性的修补,而不是再一次的权力替换?
国际视角给这场戏添了复杂注脚。有报道称,拉乔利纳曾在法国协助下离开,并持有法国国籍,这一事实在青年群体中成为不满的催化剂——外部联系加剧了对“内政被外势左右”的猜疑。与此同时,外媒对军方承诺的观望态度也显而易见:有人欢迎军方“支持人民”,有人担心军政合流会把国家带入更长的过渡期和更深的制度真空。外部的关注和内部的动荡交织成一张无法立刻撕开的网。
剧场里有英雄,也有配角;有庆祝的街头,也有担忧的家庭。民众在某些街区欢呼,认为暴政被终结;在另一些角落,人们望着未来的空白,担心军政合一会带来更长久的黑夜。两年的过渡期听起来像承诺,实际上是时间的一种借贷:谁来把账单还清?谁来保证过渡不是永恒?军方说要组织公投与选举,但没有了独立法院和选举委员会,公信力如何重建?这些问题不是文书能回答的。
对于那些关注民主程序的人而言,政治稳定不是强制就能实现的。制度的暂停往往意味着权力的集中,而权力的集中又带着被滥用的风险。对指责拉乔利纳的人来说,这一切像一场宿命的循环:不满上街、军队摇摆、政权更迭,然后在更宏大的历史里再度叠加疮痍。要想走出循环,不仅需要更换演员,还需要改写剧本——对水电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对反腐机制的刚性约束、对青年就业的系统性政策,缺一不可。
眼下,马达加斯加站在关口,既可能因军方短期介入获得暂时秩序,也可能因制度性真空而陷入更深的政治不稳定。无论是哪条路,普通人的日常不会立刻变好。政治的热闹会在议会与军营之间循环,但供水、电力、医院与学校,仍然需要工程师、预算和政治意志去修补。若权力更迭只剩下口号与承诺,街头的愤怒会在等待中再次燃起。
最后把目光放回每个城市的夜色:当年轻人在街头喊出“改变”,他们要求的并不是空洞的权力替换,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改善。军方宣称要“恢复秩序并创制新章”,那就把日常作为试金石——两个年头的过渡若能带来真正的电表不再失灵、供水恢复、机构重建的透明化,那这场接管或许会写下不同的注脚。若只是换了面孔,旧伤继续发炎,未来的抗议只会换一种形式回到街头。历史会记得谁把国家拉回荒诞,谁在混乱中修补;现在的每一步,都在写下未来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