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荷兰政府耍流氓出手冻结闻泰科技资产的时候,让所有股东都直冒冷汗,而董明珠之前早已抛售了闻泰科技的股份,格力要自力更生搞芯片,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靠买不成,靠入股也不可靠。 现在回头看董明珠这步棋,简直像提前预判了剧本。去年格力还持有闻泰科技1.1亿股,是第三大股东,今年初突然清仓离场,当时不少人骂她“不懂投资”,说芯片产业就得靠资本联姻。直到荷兰政府冻结安世半导体——也就是闻泰的核心资产,大家才后知后觉:董明珠扔的不是筹码,是个随时会爆的雷。 这雷爆得有多狠?闻泰科技当初花了超340亿元才把安世半导体全盘买下,这家有六十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可是全球半导体领域的硬角色,工厂遍布德、英、中多个国家,2024年光营收就有147亿元 。可荷兰政府一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直接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连知识产权、人员调整都不许动,有效期整整一年 。更糟的是,安世的几个外籍高管还趁机“夺权”,法院直接暂停了闻泰委派高管的职务,把大部分股份托管给第三方,等于闻泰出钱买了个“空心资产”,连管理权都丢了 。 消息一出,闻泰科技股价开盘就跌停,股东们眼睁睁看着手里的股票缩水,这时候再想起董明珠年初的清仓,才明白她不是不懂投资,是看得太透。格力当年投闻泰,本就是场“互相需要”的合作:闻泰收购安世缺资金,格力缺芯片供应链的“门票”,靠着这层关系,格力七年从安世采购了超15亿元的芯片,还多了不少议价权。但董明珠显然没把这当成长久之计,芯片这东西太特殊,命脉攥在别人手里,再有钱的投资也像给别人交了“人质”。 骂她的人当初总说“资本联姻是捷径”,可这捷径藏着多大的坑?闻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花天价买下的核心资产,荷兰政府一句话就能锁死,连法庭都没正经庭审就下了裁决,这哪是市场经济,分明是地缘政治卡脖子 。董明珠早就喊过“技术必须自己掌握”,这话当时听着像口号,现在再品全是教训——靠买,买不来别人的核心技术;靠入股,连自家投的资产都保不住控制权。 不过把董明珠的离场全归为“预判剧本”,也有点太神化了。格力清仓闻泰时,账面上基本是保本出,30亿本金投进去,七年折腾下来没赚多少,算上资金成本甚至有点亏。这背后还有更现实的考量:格力要把钱砸向更确定的战场,比如光伏、储能这些和自身业务更搭的领域,芯片投资也从“广撒网”变成了“聚焦车规和储能”,和盾安、银隆形成自己的供应链闭环。说白了,董明珠的“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与其把筹码押在别人的资产上,不如攥紧现金搞自己能掌控的技术。 现在再看两种路线的差别:闻泰押注收购,把身家绑在海外资产上,如今被荷兰政府和外籍高管联手“锁喉”,连决策都做不了;格力早早抽身,虽然自己搞芯片慢,但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地盘上,不用看别人脸色。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都站出来挺闻泰,说这是滥用“国家安全”搞歧视,但骂归骂,资产被冻结的损失实打实落在了股东身上 。 这事儿也给所有想搞芯片的企业提了个醒:资本能买得来公司,买不来技术主权;短期能靠入股搭上车,长期还是得自己有驾照。董明珠的果断离场,与其说是“神预判”,不如说是看懂了芯片产业的本质——这不是生意,是关乎话语权的战场。那些当初笑她“不懂投资”的人,现在大概也该明白,真正的投资智慧,不是赚快钱,是守住底线不踩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闻达资产 闻国际 成都瑞闻科技 闻儒生物科技 尚闻科技 闻泰资产 南阳闻达资产
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后,中国禁止出口安世中国生产的部件和组件。这就意味着荷兰安
【6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