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10月14日报道:俄罗斯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这4吨黑麦粉对于咱们这14亿人口大国来讲可真是有点少,为什么中俄合作才运了4吨黑麦粉呢?这4吨俄罗斯黑麦粉看着不多,其实是中俄农业合作往前推的实招。 这4吨黑麦粉能到中国,可不容易,今年5月8号,中俄签了个《俄罗斯粗面粉和黑麦面粉输华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 这协议可严了,俄罗斯那边得对种黑麦的地方,年年查有没有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加工的时候,还得装澳洲蛛甲诱捕装置,防虫害。 每批货都得带着符合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检疫证书,连种黑麦的地块GPS坐标、用的啥农药都得记清楚,一共23项指标呢! 中国海关也不含糊,开发了个智能审单系统,30秒就能把证书核验完,还能评估风险,再加上区块链技术,数据全程都能查得到。 这么严为啥呢?就是为了食品安全,上海有个进口食品公司的采购经理李薇,拿着检测报告说,俄罗斯这黑麦粉蛋白质含量有14%,灰分含量才0.55%,湿面筋值32%,比国内的好多了。 有些国家在农产品里乱加东西,中俄可不玩这套,用制度把质量关把得死死的。 首批就运4吨,其实是“试试水”,俄罗斯农业部长帕特鲁舍夫说,这就像新开的航线,先看看每个环节能不能接上。 在黑龙江绥芬河口岸,海关的人拿着手持终端,把检测数据实时传到中俄监管平台,这样通关效率提高了60%,以后大规模进口就不愁了。 数据也说明,中俄在农产品上的合作潜力大着呢,2025年前三季度,中俄农产品贸易额有87亿美元,同比增长34%,2023年还签了个2.5万亿卢布的粮食大单,说好12年内要给中国供应7000万吨豆类、谷物和油籽。 现在这4吨黑麦粉在华北的面粉厂变成面包,山东青岛的中俄合资面粉加工厂也快建好了,一年能产20万吨呢!这种“先试点,再推广”的办法,中国改革开放40年都用这招,可灵了。 俄罗斯黑麦粉能“杀”进中国市场,正好赶上全球产业链要变天的时候,以前美国搞贸易战,1930年《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一出来,全球贸易萎缩了66%。 2018年贸易战,美国消费者每年得多花500亿美元,可中俄用4吨黑麦粉告诉大家:开放合作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好办法。 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黑麦生产国,他们那儿的农产品成本低、质量好,有天然的优势,中国烘焙行业规模都超过6000亿元了,对高端面粉的需求每年涨18%,这俩国家正好互补。 2023年俄罗斯对华出口小麦、大豆这些,增速都超过20%,有些国家忙着筑墙,中俄却搞了个“新陆上粮食走廊”计划,一年能周转800万吨粮食,给全球南方国家做了个好榜样。 站在满洲里口岸,看着中欧班列和西伯利亚铁路的动静,就想起这4吨黑麦粉的旅程,跟中俄关系在新时代有点像,有些国家光想着“脱钩断链”,中俄却一起开辟新路子。 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中国出口额才占全球4.3%,现在都14.4%了,这4吨黑麦粉,说不定就是中俄农业合作“从1到N”的开始。 更让人期待的是,这种合作模式还在别的领域复制呢,中俄一起培育的耐寒小麦品种,让西伯利亚的单产提高了15%;北极航道一起开发,“冰上丝绸之路”都成现实了。 有些国家用关税大棒想重新规划世界,中俄却用4吨面粉证明:合作共赢的路,比零和博弈的路宽敞多了,也长久多了,这就是大国该有的样子,在不确定里找确定,在变局里开新局。
据俄媒10月14日报道:俄罗斯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这4吨黑麦粉对于咱们这
掘密探索
2025-10-16 11:55:08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