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报道,陕西一男子找乐,结束后女子给她介绍“女同事”,男子就让她将女同

绾玉说 2025-10-16 10:28:27

10月10日报道,陕西一男子找乐,结束后女子给她介绍“女同事”,男子就让她将女同事叫过来。结果还没开始交易,就听到了敲门声,“女同事”准备从12楼翻出去逃跑,结果摔死,法院咋判? 当那条临时捆绑的床单在12楼的高空应声撕裂时,它扯断的不仅是一个年轻的生命,也扯出了一份价值335,654.34元的法律判决书。这起发生在2023年底西安市灞桥区的坠亡案,其核心并非复杂的预谋,而是一场由恐惧、侥幸和一根床单共同编织的悲剧。 起初,那根床单只是出租屋内的寻常物件,默默见证着一场心照不宣的非法交易。陕西男子鱼某通过社交软件,以850元的价格与刘某完成交易后,又被推荐了其同事柴某。一笔300元的预付款,让这个位于12楼的房间,即将成为另一场交易的舞台。 然而,一阵“配合检查”的敲门声,瞬间颠覆了这件物品的属性。在极度的恐慌中,床单不再是温床的一部分,而被三人视为逃出生天的唯一道具。鱼某和刘某合力将它系在阳台的暖气片上,这个动作标志着他们从单纯的交易方,转变为一场亡命逃脱计划的“协助者”。床单,这一刻成了连接他们非法共同利益的脆弱纽带。 柴某抓住的,是一条被寄予厚望的“生命线”;而鱼某和刘某提供的,却是一份在法律上无法推卸的过失证明。法院的裁决精准地度量了这双“援手”的代价:柴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违法在先并主动选择极端危险的逃生方式,为自己的死亡承担了70%的主要责任。 余下的30%,则由鱼某和刘某共同承担,折合赔偿金超过33万元。法官认为,尽管刘某声称曾口头劝阻“太危险”,但他们提供床单、上手扶持、帮助翻越等一系列“实质性帮助”,构成了主观上的明显过失。在这些实际行动面前,苍白的语言辩护不具备任何分量。鱼某辩称柴某是成年人应为自己负责,但法律裁定,在明知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提供工具和帮助,就与最终的悲剧构成了直接的因果关系。那根脆弱的床单,在法庭上成为了无可辩驳的物证。 一根床单的两端,牵引着两种截然不同却又殊途同归的绝望心理。一端是柴某,她曾因同类行为被处罚过两次,对即将到来的法律制裁怀有极度的恐惧,这种恐惧压倒了对死亡的畏惧,使她做出了最不理智的选择。 另一端,则是鱼某和刘某。他们递出床单的手,并非出于善意,而是源于一种自保的侥幸。在他们看来,帮助柴某逃走,是让这个“麻烦”尽快消失、让自己免于牵连的最快方式。他们甚至在事发前还短暂结成“临时利益共同体”,商量用“朋友做客”的谎言蒙混过关。然而,当床单断裂的那一刻,侥幸心理构建的联盟也随之粉碎。它非但没能帮他们脱身,反而将他们与这场死亡悲剧更沉重地捆绑在了一起,最终在二审维持原判的法槌声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说到底,这根床单撕裂的,是所有当事人心中那条名为“侥幸”的底线。它冷酷地昭示了一个事实:在非法的土壤上,任何形式的“互助”都可能演变成致命的推手,每一个看似能“逃过去”的选择,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无法挽回的代价。

0 阅读:309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