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俄罗斯内部出现动荡,普京决定未雨绸缪,必要时立刻弃车保帅?   普京这阵子算

文史资鉴堂 2025-10-14 16:04:30

担心俄罗斯内部出现动荡,普京决定未雨绸缪,必要时立刻弃车保帅?   普京这阵子算是把未雨绸缪四个字刻进骨子里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这是在为俄罗斯的处境做最坏的打算,真到了节骨眼上,该舍的就得舍。   毕竟俄乌那摊子事拖到现在,早就不是单纯的战场较量了,背后全是钱和民生的拉扯,稍微没拿捏好,内部就可能出乱子。   先说最核心的俄乌和谈,那是真没指望了。就在 10 月 10 号,佩斯科夫还明明白白说了,谈判早就暂停了,乌克兰那边连俄方的备忘录草案都懒得回应,更别说坐下来谈停火了。   两边的底线差得太远,俄方要的安全保障,乌方要的领土完整,谁都不肯让半步。既然谈不拢,那就只能靠枪炮说话,军费自然就得往上堆。   2025 年的国防预算直接飙到了 13.5 万亿卢布,比 2024 年涨了 30%,占 GDP 的 6.3%,创下了历史新高。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得实打实花在刀刃上。   前线每天消耗的炮弹都上万发,最多的时候一天能造掉 4 万发,光弹药采购就得烧一大笔钱;军队还在扩编,要在 2026 年前弄到 150 万人,莫斯科的合同兵光第一年就能拿到 520 万卢布,是当地人均收入的 4 倍多,工资、津贴、家属补助一样都不能少。   更别说军工企业要升级,无人机、高超声速武器这些新家伙都得砸钱研发生产,战时机制一开,花钱就跟流水似的。   可钱从哪儿来呢?这就戳到俄罗斯的痛处了。西方的制裁一轮比一轮狠,今年 5 月欧盟搞的第 17 轮制裁,直接把 189 艘俄油运输船拉进黑名单,连苏尔古特油气这种核心能源企业都给盯上了,摆明了要断俄的财路。   美国更狠,年初就制裁了 183 艘油轮,说是要堵死俄能源出口的漏洞,虽然专家说短期影响有限,但架不住长期消耗啊。   雪上加霜的是,乌克兰今年年初直接中止了俄天然气过境运输,要知道以前通过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占俄对欧出口的 70%,现在这条线一断,俄对欧天然气份额从 2021 年的 40% 跌到了 18%,石油更是只剩 2%,几乎清零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6 月份油价又跌到了每桶 56 美元,油气收入一下少了 2.6 万亿卢布,本来计划的 40.3 万亿卢布预算收入,硬生生降到了 38.5 万亿,赤字占 GDP 的比例也从 0.5% 调到了 1.7%。   财政压力就这么明晃晃地摆着,普京政府总不能坐视不管。要知道能源收入占俄预算的 40%,这块肉被割掉,缺口必须补上,不然军费跟不上,前线要出问题,国内民生也得受影响,真闹起来就麻烦了。   虽然没像传言说的那样直接加征增值税,但税收上的动作已经很明显了。    今年 1 月起,至少 55 个地区都开征了旅游税,按住宿费的比例收,每天不少于 100 卢布,2025 年上限 1%,以后还得涨到 5%,虽说一年也就 180 亿卢布的收入,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全用来补地方预算窟窿了。   财政部部长西卢安诺夫嘴上硬,说再制裁也能履行预算义务,但明眼人都清楚,这钱是从储备金里挪的,非油气收入也得想法子涨上来,不然根本撑不住。   普京这波操作就是弃车保帅的前奏。所谓的 “车”,就是老百姓的短期利益和部分行业的负担,毕竟加税迟早会传导到物价上,专家早就担心过税收调整会引发通胀。   但 “帅” 必须保住 —— 军队不能垮,国防不能弱,不然在和西方的博弈里就彻底没了底气。现在俄经济虽说适应了战时状态,但长期来看,制裁的影响会慢慢显现,能源出口的路子也得重新铺,这些都需要钱铺路。   要是现在不舍得从内部挤一挤,等财政真断了档,前线扛不住,国内再出点乱子,那才是真的回天乏术。   其实俄政府也在尽量找平衡,预算修正案里特意加了 1300 亿卢布给公职人员涨工资,还有 2800 亿卢布支持优惠房贷,农业、医疗、教育也都给了补贴,就是怕加税引发民怨。   但这终究是拆东墙补西墙,只要俄乌冲突没停,军费就降不下来,西方制裁没松,能源收入就好不了,财政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普京现在未雨绸缪,提前从税收上动手,就是怕哪天矛盾集中爆发,到时候想保都保不住。至于后续会不会有更狠的税收手段,就得看前线的仗怎么打,西方的制裁怎么加了,毕竟现在的处境,容不得半点马虎。        

0 阅读:504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