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早年力排众议叫停中企巴加莫约港项目,满以为能拉英美日当“新大腿”,结果被

康安说历史 2025-10-13 16:49:25

坦桑尼亚早年力排众议叫停中企巴加莫约港项目,满以为能拉英美日当“新大腿”,结果被现实泼了冷水,又要重启与中合作。 坦桑尼亚当年叫停巴加莫约港项目时的算盘打得挺响,2013 年跟中国敲定的 100 亿美元投资说停就停,2017 年正式宣布项目停滞,一门心思要抱英美日的大腿,觉得能靠这些西方国家的 “支持” 把港口建得更风光。可没想到,这一停就是 6 年,所谓的 “新大腿” 压根没给真东西,反倒是把自己拖进了经济泥潭。 西方资本的套路玩得挺溜,嘴上喊着援助口号,实际全是磨洋工的功夫。英国 2017 年就许诺搞 “基础设施基金”,还说给 5000 万英镑援助,结果喊了六年连钱都没到账,真要启动项目得先查两年环境影响报告,再开三轮听证会,最后还要过一堆法务审查,光走流程就能耗到让人失去耐心。 日本更有意思,打着 “技术支持” 的旗号,来了就是搞小规模试点、给点港口模拟软件培训,派团去测了回潮汐数据就没了下文,连跟深水码头沾边的实质投资都没落实,跟中国当年二话不说准备砸 100 亿的架势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最讽刺的是,直到 2025 年,英日连份正经的书面合作方案都没提交过,坦桑尼亚等于把自己架在半空,落得个两头空。 这六年里,坦桑尼亚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糟。原本这港口建成能每年处理 2000 万个标准集装箱,还能带动周边工业园发展,创造上万就业岗位,结果工地一停,设备闲置,那些想过来建工厂的企业全打了退堂鼓。 GDP 增速从 2018 年的 7% 直接跌到 2020 年的 2%,失业率飙到 10% 以上,最高时甚至冲到 18%,当地年轻人没活干只能街头闲逛,背井离乡找工作成了常态。 物流成本更是没降反升,原本达累斯萨拉姆港就挤得够呛,物流成本占 GDP 的 30% 远超非洲平均水平,巴加莫约港停摆后,扩建的老港口根本顶不住,卡车排队卸货成了常态,外资信心彻底崩盘,2019 年投资额直接缩水 20%,国家预算赤字越扩越大,只能靠 IMF 贷款勉强过日子。 反观周边,那些踏踏实实跟中企合作的国家早就尝到了甜头。坦桑尼亚自己也该记得,中国当年修坦赞铁路、建电厂都是真金白银砸进去的,这些年在非洲搞基建从不含糊。 就说坦桑自己,2024 年中企参与的标准轨铁路项目拿了非洲开发银行 12 亿美元融资,这条铁路将来连起港口,货物运输效率能提一大截。 更别说这六年里,中国在坦桑实打实投了超 30 亿美元,港口、铁路、矿业全有落地项目,而英日加起来才不到 3 亿美元,还大多是培训、小额援助之类的 “轻资产” 合作,根本没法比。这种对比就像自家门口荒着宝地,看着邻居靠同样的法子发家致富,心里能不急吗? 直到 2021 年哈桑总统上台,才算看清了现实,赶紧启动 “务实转向”,派特使带着重启申请飞北京。 中方没计较之前的过节,双方重新谈出了新方案:总预算提到 220 亿美元,中国放弃 “99 年整体使用权”,改成 “多方协作 + 分阶段开发”,坦方直接控股战略设施,特许期砍到 33 年,坦方股份提到 35%,还加了 “争议快速解决机制”,怕的就是再出乱子。 2025 年 2 月签了谅解备忘录后,深水泊位工程立马启动,中国工程师还带来了智能港口系统,集装箱自动识别、卡车无人驾驶,连装卸桥都装了 “防猴咬” 传感器,毕竟上次停工时狒狒把光缆当甘蔗啃的教训太深刻。 项目一重启,变化立马显现。港口还没建好,隔壁工业园就招来三家中国电动车厂,新增了 5000 个就业岗位,2025 年第一季度外资流入同比涨了 46.7%,中企投资重新回到首位。 IMF 也给了肯定,批了 4.41 亿美元融资,还夸坦桑通胀控制得好,3 月通胀才 3.3%,低于 5% 的目标,外汇储备有 57 亿美元够撑 3.8 个月进口。当地人现在提起中国合作,嘴里全是 “靠谱” 两个字,这跟当年的争议比起来,简直是 180 度大转弯。 坦桑尼亚这波操作也算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西方资本的口号听着响亮,真要落地比登天还难,反倒是中国这种不玩虚的,能实打实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才靠得住。折腾了六年,花了这么大代价才明白这个道理,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现在港口工地的钢筋框架立了起来,外贸增长 8%,物流成本降到 GDP 的 25%,虽然离目标还有距离,但总算走回了正轨,要是当初没瞎折腾,说不定早就成东非的贸易枢纽了。

0 阅读:1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