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

青霭悟禅机 2025-10-12 23:10:15

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原来的属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你有机会随手翻阅一本越南中学历史教材,很可能会被里面的地图吓一跳,书上的“古南越国”边界毫不含糊地把广东、广西都圈了进去,配图和注释都在强调,这些地方是越南历史上的“失地”,这不是个别教材的孤例,而是越南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的普遍做法,对中国人来说,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但对越南新一代学生来说,却已是“常识”。 越南的历史教育,从小就给孩子们灌输这样的观念,小学课堂上,老师会让学生在地图上用彩笔圈出广东和广西,甚至要求他们上色,强化这些地区属于越南的“记忆”,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印象里觉得“那是我们丢掉的土地”,有相关调查显示,越南大多数高中生和大学生都认同这种说法,认为两广本来就是越南的一部分。 教材并不仅仅停留在地图上,到了中学阶段,课本里的叙述会变得更有倾向性,像赵佗建立南越国的历史,就被描述成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独立政权,赵佗本人则成了被反复歌颂的“民族英雄”,至于赵佗原本是秦朝将领、后来向汉朝称臣等事实,则很少被提及,甚至被有意忽略。 这种叙述方式,把历史事实和民族情感紧紧绑在了一起,越南教材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反复强调南越国时期的“失地”,配上各类地图、插图,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情感认同:这片土地曾经属于我们,被别人“抢走”了,时间一长,这样的观念就成了下一代越南人的潜意识。 但如果把目光拉回真实的历史,两广自秦汉以来就已经被纳入中国版图,秦始皇南征岭南之后,分设南海、桂林、象郡,建立了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历代中国王朝在这些地方设置郡县,派遣官员治理,留下了大量文献和考古证据,比如在广西、广东出土的汉墓、印章、钱币,处处都能见到汉代和中原文化的痕迹。 考古发现显示,秦汉以来两广与中原的联系始终密切,无论是行政制度还是经济文化,岭南地区都深受中原影响,赵佗虽曾自立为王,但依然延续了中原的管理方式,并且主动向汉朝称臣,南越国其实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地方割据政权,而非越南本土的独立王朝。 越南教材对这些史实的选择性忽视,有其深层原因,首先,这种历史叙述有助于强化国内的民族认同感,把“失地”作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可以激发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和自豪感,其次,通过历史教育植入这种“失地”情结,也为未来可能的领土主张留下了心理基础,对于越南来说,这样的教材既是情感动员,也是潜在的策略储备。 这样的做法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很多国家都会选择性地突出对本国有利的历史片段,弱化甚至忽略不利的史实,只不过,历史一旦脱离了事实基础,就很容易误导年轻一代,甚至为未来的国家政策埋下隐患。 越南的做法在国内社会有很大市场,很多年轻人通过课本、影视剧、网络内容不断接收到“失地”信息,认为广东、广西本就是自己祖先的土地,现实中,不少越南游客到中国南方参观时,会把汉代遗迹当作“越南文化遗产”;网络上也有不少模拟“疆域扩张”的游戏,把两广划入越南范围,吸引了大量玩家,这些现象说明,历史教育的影响早已超越了课堂,渗透进了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历史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剪裁的故事,古代越南的主要发展中心其实一直集中在红河流域,两广地区虽然和古越族有过交流,但从秦朝开始就被纳入中国的统一版图,无论是汉代的郡县设置,还是历代的行政隶属,两广始终属于中国,越南史书对赵佗的记载,更多是后来的民族叙事需要,而非当时的真实情况。 越南学者自己其实也清楚这些事实,早在20世纪初,越南就有史学家承认赵佗本是外来统治者,只是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强化,这段历史逐渐被重新包装,赵佗被抬高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本土英雄,再加上现代教育体制的推广,这种历史观念就成了主流。 中国应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简单反驳,而是用事实和证据说话,通过学术研究、考古成果和历史文献的公开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两广自秦汉以来属于中国的事实,同时,在对外交流中坚持理性和科学的原则,用证据回应错误的历史叙述,避免被情绪带节奏。 历史学界的共识非常清楚,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现,都能证明两广自古属于中国,越南教材里的“失地”观念,无论如何编排,都无法改变这个基本事实,历史教育可以改变讲述的方式,但无法改变沉淀千年的实物证据和文字记录。

0 阅读:13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1
2025-10-12 23:24

所以我们也不要讲什么古代哪里哪里是我们的,就讲当下掌控的区域就行了

花生糖 回复 10-13 14:03
我们也可以说越南是我们的固有领土

青霭悟禅机

青霭悟禅机

观人生百态,尝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