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你惹恼了特朗普!前两天公布的诺贝尔和平奖,特朗普志在必得,没料到,就在开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12 20:59:08

乌克兰,你惹恼了特朗普!前两天公布的诺贝尔和平奖,特朗普志在必得,没料到,就在开奖前一刻,乌克兰最高拉达撤回了对特朗普的提名!梁子算结下了!乌克兰是去年11月向诺贝尔奖项委员会提交的,没想到此刻撤回,其给出的理由是,俄乌还未止战,特朗普不能获奖! 乌克兰最高拉达的这一撤回行动,源于对特朗普外交政策的现实考量。2024年11月,乌克兰议员奥列克桑德尔·梅列日科提交提名时,俄乌冲突正值胶着阶段。 当时,乌克兰希望借助特朗普在中东的经验,推动类似的中介作用,以期早日实现停火。提名信中强调特朗普推动的阿布拉罕协议,作为地区稳定的范例。但进入2025年,战局变化让这份期待落空。俄罗斯军队在东部持续推进,乌克兰前线补给压力巨大,而特朗普政府提供的军援虽有承诺,却执行缓慢。6月,梅列日科正式宣布撤回,理由明确:特朗普未能兑现结束俄乌战争的承诺。 这不是个人情绪,而是议会整体评估的结果。最高拉达未能通过相关决议,仅有130名议员支持,远低于所需门槛。 撤回发生在诺贝尔奖公布前数月,却在10月10日公告前夕被媒体放大,凸显其时机敏感性。乌克兰此举反映出小国在国际博弈中的务实选择,避免将希望寄托于不确定因素。 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的追求由来已久,却屡屡碰壁。早在第一任期,他就多次暗示自己配得上这项荣誉,尤其在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后。 2025年第二任期伊始,他加紧布局,声称已“解决”七场战争,以此铺路。10月8日晚,他在Truth Social平台发布消息,宣称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加沙和平计划第一阶段,包括人质释放和部队部分撤出。 此举被视为影响诺贝尔委员会的最后一搏,白宫甚至提前庆祝,称其为“和平总统”。但事实远非如此光鲜。特朗普的七场“战争解决”包括第一任期的科索沃紧张局势缓和,以及第二任期的叙利亚内战、也门冲突、利比亚动荡、苏丹分裂、阿富汗撤军和加沙初步协议。 这些声明听起来冠冕堂皇,却经不起推敲。科索沃协议虽签,但边境摩擦从未根除;也门停火脆弱,部落武装仍活跃;阿富汗撤军后,塔利班迅速重掌政权。媒体事实核查显示,这些冲突多为临时喘息,而非彻底和平。 特朗普的军援政策反而延长了加沙紧张,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专家直言,这与和平理念背道而驰。 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标准,向来注重实质贡献而非表面宣传。2025年10月10日,委员会在奥斯陆宣布获奖者为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表彰她在推动民主权利方面的坚持。 这项决定早在6月就敲定,早于乌克兰撤回提名,却巧合地与之呼应。委员会强调,获奖者须体现对全球稳定的持久影响,而特朗普的记录充斥矛盾。一方面,他推动中东协议,促成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等国建交;另一方面,他的国防政策转向“战争部”导向,提供巨额军援支持以色列对加沙的行动。 网友嘲讽他更适合“诺贝尔战争奖”,这虽是调侃,却点出其外交的双面性。乌克兰的撤回,进一步暴露特朗普在欧洲事务上的短板。俄乌谈判中,他承诺提供远程导弹,却拖延交付,导致乌克兰战场被动。泽连斯基公开表示,只有特朗普实现停火,才会重新考虑提名。 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期待:不是空谈和平,而是实际行动。 特朗普的委屈源于自我认知与现实脱节。他反复强调自己的“和平”成绩,视七场战争的“解决”为前所未有贡献。 在联合国讲话中,他甚至自比奥巴马,后者上任仅数月即获诺贝尔奖。 但奥巴马的获奖基于核不扩散努力,而特朗普的叙事多靠社交媒体放大。加沙协议虽有初步进展,人质释放和撤军路线已敲定,但哈马斯与以色列的深层分歧未解,埃及调解仅是权宜之计。 更何况,特朗普对加拿大的“吞并”言论和中东的功利操作,暴露其外交的随意性。白宫回应诺贝尔公告时,斥责委员会政治化,但这难以掩盖事实:全球冲突指数在特朗普任内并未显著下降,相反,俄乌和中东火药桶更趋复杂。乌克兰的举动,像一面镜子,照出特朗普“和平总统”标签的裂痕。 这份梁子结下,对美乌关系的影响不容小觑。撤回提名后,特朗普政府调整了对乌克兰援助策略,增加F-16战机交付,但附加条件增多。 乌克兰议会则转向欧盟求援,深化与北约的军事整合。国际舆论分化:俄罗斯总统普京讽刺特朗普“太优秀,不配诺贝尔”,而共和党议员则指责挪威委员会偏见。 这事件凸显诺贝尔奖的独立性,它不只是荣誉,更是全球和平的标杆。特朗普的追求虽热切,却忽略了和平的本质:不是结束战争的数字游戏,而是构建持久信任的长期工程。乌克兰的选择,提醒各国在提名时需审慎,避免将战略希望系于一人。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一脚油门到拉萨

一脚油门到拉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