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支柱浮现,AI规模狂飙取代房地产 广西东博会上,机器人担任展会讲解员

俊青聊天下 2025-10-12 07:54:20

中国新经济支柱浮现,AI规模狂飙取代房地产 广西东博会上,机器人担任展会讲解员,机器狗表演街舞,AI批改英语作文如同真人老师,这些曾经科幻的场景如今已成现实,背后是中国智能经济的狂飙突进。 在刚刚落幕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专馆成为全场焦点。 观众们围观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表演街舞、拳击和太极,智元创新的“远征A2”机器人作为开幕司仪,如今正以“讲解员”身份与观众互动。这些场景不再是概念展示,而是中国AI产业迅猛发展的真实缩影。 01 AI产业规模暴增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24%。 截至2025年9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5300家,全球占比达到15%,形成了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从产业链看,人工智能产业分为基础层、模型框架层和应用层。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基础层收入同比增长54%,规模达3099亿元;模型框架层收入同比增长18%。 规模达315亿元;应用层收入同比增长13%,规模达5665亿元。以AI手机、AI电脑、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增速尤为显著。 02 应用场景全面开花 在东博会现场,AI应用已经“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农业领域,广西扬翔集团将AI技术全链条融入养猪产业,该智能解决方案已在国内服务生猪养殖超过500万头,并推广至韩国、俄罗斯、泰国、越南等国。 医疗领域,智能诊疗系统可辅助完成手术规划、病历生成,甚至提供专科问诊服务。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系统已覆盖全国697个区县的7.5万个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完成超1.4亿次咨询。 制造业中,郑州比亚迪工厂通过部署3000台工业机器人,实现每5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同比增长169.8%。 美团推出的SaaS智能餐饮系统已服务超百万家门店,实现点餐、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自动化。 03 新支柱正在形成 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这一数据与2022年房地产行业对GDP的贡献率基本持平。 与房地产依赖土地出让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同,人工智能产业以数据为生产要素。2024年,中国数据总量占全球比重达23%,年均增速超过30%。 对比之下,2024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3%,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18个月负增长。 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2020年的19%下降至2024的12%。 04 就业结构重构 AI的兴起正在重塑就业市场。人工智能催生了数据标注师、AI训练师、智能运维工程师等新职业。 2024年,仅数据标注行业就吸纳了超过200万就业人口,其中30%为转行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工人。 但另一方面,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建筑、销售等行业岗位数量较2021年峰值减少15%。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指出,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生态三维共振,智能原生的新世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05 区域竞争格局重塑 北京、深圳、上海三地已集聚全国60%的AI企业,合肥凭借科大讯飞成为“AI黑马”。 2025年,广东、江苏等省份宣布投入超千亿元建设智算中心,而过去依赖土地财政的三四线城市则面临转型压力。 截至2025年9月,全国已建成智能计算中心超过150个,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加码,2025年国家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重点投向智算中心、5G基站等领域。 06 中国—东盟AI生态协同 东博会人工智能展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展示,已成为中国—东盟AI生态协同的“连接器”。 润建股份展出的东盟批阅智能体,能将手写英文作文转换为印刷体,实现“秒级批改”与“人机一致”评分,目前该技术已上线服务马来西亚考生。 金山办公展出的WPS AI凭借本土化适配能力成功出海,月活用户达130万,成为东盟用户办公协作的重要工具。 马来西亚MYEG集团中国区副总裁郭鹏表示:“中国AI产品和技术已趋向成熟,而东盟多国恰好有产业升级需求,目前正是中国AI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黄金期。” 政策规划显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将超70%;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90%。从市井街巷到产业园区,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轮廓正逐渐清晰。 一位刚参观完东博会的观众感慨:“几年前觉得AI还很遥远,现在却发现它已经无处不在。” 面对这场深刻的变革,我们每个人是积极拥抱还是被动适应?ai发展新趋势 AI产业机会 AI经济潜力 Ai产业图谱 ai产业革新 ai产业体系 未来智能趋势

0 阅读:1
俊青聊天下

俊青聊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