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警告美国,若不和中国发生战争,只是一味的与中国搞零和博弈,那必将是一个重大错误! 当白宫再次抡起关税大棒时,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战略执念,“零和博弈”,但这套剧本,与其说是高明的策略,不如说是一份越填越长的代价清单,而且买单的首先是美国自己,哈佛学者约瑟夫·奈早在2021年就警告过,在一个你我深度捆绑的世界里,想跟中国玩零和游戏,除非是真刀真枪开战,否则就是个“巨大的错误”。 这话说得一点没错,账单的第一笔,就直接开在了美国本土,这场贸易战最先砸中的,是艾奥瓦和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他们仓库里的大豆因为订单锐减快要堆不下了,价格一路跌破每蒲式耳8美元的生死线,而在另一头,城里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一双普通的鞋子,价格从50美元涨到100美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一切,几乎精准地印证了哈佛教授劳伦斯·萨默斯的预测:关税政策可能会让200万美国人丢掉饭碗,并让每个家庭的年开支硬生生多出5000多美元,看看数据,全国失业率正从3.5%的低点,一步步爬向5.2%。 更讽刺的是,制造业回流的愿景压根没实现,高昂的成本,逼得那些本该回家的企业,宁愿把工厂搬到墨西哥或者越南,底特律的汽车业首当其冲,通用和福特在华销量下滑了四分之一,裁员的寒风随之刮起。 华尔街的反应最直接,道琼斯指数的日内跌幅一度超过2%,而对苹果、高通这些科技巨头来说,日子同样难熬,它们差不多四成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市场,这种依赖性,可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能切断的,这笔账单的破坏力,早就溢出了美国国界,它正在撕裂全球的合作体系,中美两国经济体量加起来占了全球的四成以上,这样的巨头硬碰硬,没人能独善其身。 大家都以为越南、墨西哥能捡漏,但很快就发现,它们根本无法替代中国那套完整的产业链,结果就是全球的生产效率都在下降,所有人都得为这种混乱买单,更要命的是,全球治理几乎陷入瘫痪,约瑟夫·奈担心的“1914时刻”似乎正在逼近,大国间的误判,随时可能擦枪走火,当加州的野火和北京的雾霾同时占据新闻头条,气候合作却停滞不前,在核不扩散这类生死攸关的问题上,两大国的持续对抗,让整个世界都悬着一颗心。 有趣的是,当美国忙着拉帮结派搞对抗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却在构建一个合作网络,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比如欧盟和日本,也在务实地维持着与中国的经济往来,这实际上正在一点点腐蚀掉美国的全球号召力。 这份沉重的代价清单,其实早就写明了底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说得很直白:贸易战里根本没有赢家,高达6883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以及无数美国企业在华的深厚利益,都说明了一件事,硬脱钩只会两败俱伤。 出路其实一直都在,复旦大学学者吴心伯提出的“交锋、重构、止损”,听起来就清醒得多,就算竞争不可避免,也得想办法给关系兜底,防止彻底失控,就像今年5月12日,双方还能达成一个90天的临时协议,这本身就说明,对话的大门并没有完全焊死。 老祖宗的智慧“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决策者们是时候放下那份不断加码的代价清单,认真想一想,如何从“谁输谁赢”的死胡同里走出来,去共同应对那些真正需要全球合作的挑战了。 以上信息来源于光明网 美学者发文:“别再搞零和博弈了,要探索与中国共同发展之道”
美专家警告美国,若不和中国发生战争,只是一味的与中国搞零和博弈,那必将是一个重大
是逸屹呀
2025-10-10 14:30:13
0
阅读:3